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高校后勤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实现后勤服务工作社会化。而当前的首要任务则是优化、强化和完善后勤服务体系,将高校后勤按照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办法,在保证教学、科研任务和师生员工生活的同时,积极发展校内、外服务型的第三产业,并逐步向后勤服务工作社会化过渡。要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后勤改革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的改革。在后勤管理体制改革中,应当把重点放到后勤的人事制度的和财务制度的改革上。  相似文献   
2.
大连理工大学在深化后勤体制改革时,学校决定后勤成立分党委和后勤办公室,撤消处、科建制,成立经济实体。走“小机关、多实体、大服务”的道路。学校赋予后勤办公室聘任科级(含正科)以下干部的权力,有用人自主权;还同意后勤在完成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体制教育体制的改革,我校于1992年对后勤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在后勤总工程师、总会计师、总经济师,给后勤相对的人权、财权、经济分配权和第三产业的审批权。实行总会计师经济责任制。总会计师对后勤校长、校财务处负责,在业务上全面负责管理整个后勤系统的财务、会计和经济工作。两年来,主要做了下述一些工作:  相似文献   
4.
一、开源与节流开源与节流是理财工作的重要手段,二者都很重要。两相比较,我认为开源更为重要。一个单位,要有稳定的财源,才能保证一个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当然,节流也不能忽视。作为主要领导,应当提要求、定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高等学校后勤服务工作的改革,对于保证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极为重要。改革的方向是实行社会化”。开始引起了高校后勤部门和后勤各级人员的注意,开始学习、研究后勤服务工作社会化的问题。96年,李岚清副总理在一次讲话中提到“看来制约高校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后勤,教师不是主要问题,现在师生比不高,设备虽不足,但也不是主要问题,是应对外开放,提高利用率,后勤是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之后,全国高校进一步掀起了后勤深化改革的热潮,一些改革走在前列的学校,更加加快了改革的进度。如:华中理工大学,已提出后勤1800名职工,不吃行政饭的口号;浙江大学,趁4校合并之机,迅速成立了“后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