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田甜  霍生玉 《教育探索》2015,(2):135-139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普遍要求本科学历的小学教师。然而,现实却存在高师本科生教学能力不尽人意的状况。其原因在于高校在小教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未能将理论知识的教授与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而培养模式不合理、教师教学方式错位以及学生专业素养欠缺是影响小教文科生语文知识向语文教学能力转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苟子·劝学篇》是古籍经典篇目,然后世有关该文的注释却颇有可商之处.文章选取了“日参省乎己”和“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两条试作考辨,认为其中“参”字当释为“三”,“傲”字乃“喧噪”义.  相似文献   
3.
霍生玉 《现代语文》2008,(2):118-119
杨惊是我国唐代著名学者,其<荀子>注是我们研究<荀子>的重要工具.前人研究<荀子>都始自杨注,但杨注也有一些失误之处,比如:不通语法、通假有误、不通文例和校勘失误等.本文拟从这几个方面对杨注<荀子>进行勘误.  相似文献   
4.
"管A叫B"是现代汉语里一个常用句式,它产生于清代。"管A叫B"式的产生是由于"管"掌控义的衍生和句法位置的变化所致。目前各现代汉语词典关于"管"词条该项意义的阐释失误有二:一是"管"并不专与"叫"搭配,它也跟"叫做(作)"搭配;二是该式中"管"并不完全相当于介词"把","管A叫B"和"把A叫做(作)B"式在适用域上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5.
勇敢精神是我国民族精神的精髓,也一直渗透在我国以“儒雅”精神为正统的传统语文教学中。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所体现的克敌之勇、克难之勇、自制之勇和创新之勇,教师进行应深度挖掘、多视角解读和适度拓展延伸。  相似文献   
6.
汉语“吃喝”语义场从古至今经历了不断地演变,其演变动因是语义负担制约原则、类化原则、典型化原则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三个原则也应该是汉语词汇同义聚合演变中的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汉语大词典》古今字注释问题的调查,指出《大词典》在古今字注释方面存在与自身凡例不合、将古今字注作通假字、是古今字却未注出、以及古字、今字关系颠倒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首倡识写分流策略安排生字教学,是该教材一大亮点。但在字种的选择、识写生字的确定及如何实现识写同步几个方面仍存在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统一明确的识字教学用字标准,选字受教材随课文识字一以贯之编排体例的制约,未能及时关注和采用最新汉语研究成果等,因此,编制统一的基础教育识字教学用字标准,分学段构建教材体例,加强教材编写与汉语研究之间的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对古书的前人之注作仔细地审校、订正是近古小学界的一项重要工作。学人们纷纷著书立说,其中不乏真知灼见,然亦多以今拟古随意揣测,以标新立异之说妄改原注者。这不是科学的态度。本文试以近古诸家对《荀子》杨亻京注之校勘失误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进而认为古籍整理研究工作要以一种科学、审慎的态度来对待前人之注。  相似文献   
10.
以"六书"说为指导,依据汉字的根本性质教汉字,是一种符合儿童识字心理特征和汉字性质特点的科学识字教学方法,是走出目前小学识字教学困境的重要途径.而将其运用于小学识字教学,必须提高小学教师的古文字学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