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古汉语里谓语中心词所带的补语,常出现在叙述句和描写句里,对谓语中心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或所述说的性质、情状作具体、鲜明、形象地说明和强调,起  相似文献   
2.
“古音通假”是古人用字的一种灵活方法。在阅读文言文时,常遇到这种现象:句中隐去了该出现的字形,出现的却是与它的意义毫不相干的同音或音近(指古音系统)的字,这就是“通假”现象。隐去的字,叫“本字”;出现的代表字,叫“借字”;借字本身的最初意义,叫“本义”;在句中所代表的意义,叫“假借义”。如《楚辞·国  相似文献   
3.
这是由介词“与”和疑问代词“孰”组成的凝固结构。用于比较性的疑问句,可译作“……与……谁或哪个(怎么样)”;用于比较性的反问句,可译作“……哪里比得上或怎么比得上……”。例  相似文献   
4.
“兼词”是古汉语里一种特殊形式的词。所谓“特殊形式”,从写出来的词形看是一个字,实际上却包含着两个不同词性、不同意义的单词。一般说来有两种情况:绝大多数既兼意又合音,少数只兼意不合音。这类词为数不多,但在古籍里使用频繁。从它的词汇意义看大于单词,就其语法功能而论,有的充当句中某一成分,有的既充当某一成分,又兼表与另一成分之间紧密的衔接关系或某种语气。这里,就常见的“兼词”举例以析之。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组由动词“如、若、奈”和疑问副词“何”组成的固定格式。 如何(何如)、若何(何若)、奈何的用法大致有三: 其一、置于动词前,表示询问原因,可详作“怎么”、“为什么”。例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文言文,有不少成块块的语言现象。或为实词词组,或为虚字结构,或为单词之习惯连用,或为凝固句式,形式多样。为确切些,统称之曰“习惯结合语”。对这类虚实字(词)的习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