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3篇
  200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连接是语篇实现衔接与连贯的重要手段,翻译研究也可从考察语篇连接手段入手。本文对《论语》英译文语篇的连接词使用进行对比研究,旨在发现不同译者在连接词使用方面的异同。研究选取亚瑟·韦利Arthur Waley与刘殿爵英译本,构建《论语》英译文语篇语料库,并运用语料库统计手段,对两位译者英译文语篇的连接词使用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亚瑟·韦利译本和刘殿爵译本在连接词的使用方面具有较多相同特征,连接词在两译本中均较为频繁使用,且在最频繁使用和最不频繁使用的连接词类型上趋于一致,在最常使用和最不常使用的单个连接词上也基本一致。两者在连接词使用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亚瑟·韦利译本连接词使用总量更多,常使用的连接词类型也更多,但刘殿爵译本对某些个别连接词的使用强度更高。该研究发现对《论语》英译文语篇解读及汉英翻译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2.
试论英语拟声辞格鞠玉梅陈慈拟声(Onomatopoeia)是英语修辞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是指摹拟某种非语言的声音,其发音近似所描写事物所特有的声音或某种动作所产生的声音。如:crack,bang,cackle,tinkle,fizla等。拟声词由于它...  相似文献   
3.
本文拟从西方修辞学的角度探究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关于修辞学在发展和维护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探究的广泛而深刻的问题,它探索在建立和维护一个社会时修辞学的特殊功能,探讨人类是否依靠修辞创造和谐,达到一个理性社会所需要的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协作、最终取得同一性以及共同的社会价值取向.本文将修辞置于社会结构关系和社会人际互动的背景中进行考察,分析社会心理认知、话语认知与修辞行为的动态共变关系,揭示修辞的规律与目的,探讨修辞的本质与功能.  相似文献   
4.
梁冠华  鞠玉梅 《情报科学》2018,36(10):48-53
【目的/意义】突发事件带来的网络危机舆情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安全以及正常的社会公众秩序。【方法/过 程】为此,结合灰色统计法以及 AHP分析法构建网络舆情演化周期各阶段的风险指标体系,分析计算各个风险指标 的权重系数。【结果/结论】从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到,目前舆情危机的整体的风险程度较高,对舆情前期的防范和传 播中的控制能够最大程度上避免舆情危机风险的产生,而增强网络的信息化程度、着力培养网络信息化人才、完善 行业媒体的整体运营环境以及增强舆论导向等具体操作能够有效改善舆情危机风险。  相似文献   
5.
梁冠华  鞠玉梅 《情报科学》2018,36(4):155-159
【目的/意义】新媒体中反沉默现象具有传播行为的双重性、匿名化的自我性和利益驱动性。它是新媒体所 特有的属性,也是现代舆情在互联网环境下外在表现形式。【方法/过程】通过演化博弈中的“囚徒困境”模型来阐述 反沉默螺旋中受众群体的行为趋向性与受众收益影响因素。【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当受众群体非理智型占多数时, 则在新媒体的现代舆情中反沉默现象将尤为显著;同时受众收益的影响因素与受众行为、信息公开性、传播速度等 直接相关,进而为新时期的舆情管控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根据研究模型计算结果提出新时期舆情管控策略。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主席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建构了中国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优秀传统文化身份,传递了和平与发展的价值观。在话语策略的运用上,国家文化身份的建构可结合肯尼斯·伯克新修辞学理论中的同一观加以分析,具体涵盖了内容同一和形式同一两个方面。内容同一策略的运用主要基于家族质、几何质和方向质基础上的同情同一、对立同一和模糊同一。形式同一策略体现为对规约形式、重复形式和递进形式的运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