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高中语文第五册《殽之战》注释:“堕军实而长寇仇:抛弃了俘虏而助长了敌人的气焰。军实,指兵力,这里指俘获的秦军三帅。”显然,这里把“堕”解成抛弃,把“军实”释为俘虏了。仔细推敲,此种解释不尽妥贴。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注,“堕”有二音:①读du(?)时,解为落、掉下来;②读hu(?)时,解为毁坏,这个意义又写作“堕”。由此看来,课  相似文献   
2.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但在安逸环境下成长的少年儿童,有的因学习成绩、人际关系等原因自杀、自虐,也有的因不起眼的小事杀人伤人,类似事件常见于网络、报端。另据国家  相似文献   
3.
蒲松龄大半生累于科考,科考失意使他对科场黑暗现象充满深切的怨愤,而个人理想与价值期待又使之终生对科举功名有着难以割舍的迷恋,这种情结反映在他的诸多作品中,对科举的批判就体现为鲜明的个体主观色彩,体现出既爱又恨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里的西门庆欺男霸女、淫欲无度,几乎是“奸夫”、“淫棍”的代名词,但在李瓶儿死后哭天抢地,又几度梦诉幽情,丧葬礼仪亦非同寻常,表现得如此有情有意,似乎令人费解。我们从人物性格、从人的潜意识角度探讨“西门庆大哭李瓶儿”的原因,从而感受到了《金瓶梅》在人物塑造方面的另一种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