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社会质量在中国仍然是一个不为学界普遍认可甚至为公众所熟知的概念,它在中国和欧洲有着不同的语境。社会质量理论的出现,以及相应的欧洲社会模式的转向,无疑会影响正在进行中的中国社会福利建设。从社会质量这一理论视角出发,中国福利改革的主要议题是:(1)经济发展是提升社会质量的主要途径;(2)政治民主是社会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3)市民社会的培育是提升社会质量的重要方面;(4)社会质量离不开机会平等。社会质量理论及其倡导的社会发展路径,提供了福利世界的另一种模式,使我们可以深入思考中国社会福利改革与社会发展的目标走向。  相似文献   
2.
在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物质文明的发展是文明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精神文明的发展既受制于物质条件的变化,又反作用于物质文明的发展。人类文明的发展要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同步发展,协调发展。当前,我国社会正经历从计划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阶段平等理念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等即表现为人们的一种价值理想,又表现为一种调和社会秩序的工具手段。现阶段中国平等问题的提出与社会发展的功利评论取向、社会分化加剧了不平等与异质性以及社会流动与整合的要求密不可分。起点平等受制于社会分层的延续性与社会分化带来的差别性,机会平等是合理的社会流动机制的建立原则,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则是结果平等的现实呼唤。  相似文献   
4.
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形成了自然灾害救助、城市单位救济与农村集体救济相结合的社会救助制度。市场经济改革以来,随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创新发展,中国社会救助制度内容不断丰富,制度规范不断提高,形成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中规定的八项救助内容。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满足了贫困群体的基本需要,保证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维系了社会和谐,促进了社会公平。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走向是:救助对象从覆盖市场转型的城市新型贫困者向全体贫困者过渡;从城市社会救助体系为主体向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过渡;从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分离向社会福利整合社会救助制度过渡;长远来看,从政府主导向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过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