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我国东北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日本帝国主义统治、苏联援建时期和抗美援朝等历史发展阶段,使其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殖民地工业、苏联模式和战时工业等特点,显现出阻碍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弊端。  相似文献   
2.
中共抗日根据地的选举制度,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确立的,以普遍、平等、直接和无记名投票为基本原则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民主选举制度。它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民主觉悟,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对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推进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都有着积极作用。并为当前我国民主选举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清代八旗子弟的家庭教育,注重知识和道德品质两方面。知识教育的特点是隆重师儒,各有所宗;道德教育是言传身教,以经史为主,造就了一代贤才良吏  相似文献   
4.
如何评价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关系?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充分肯定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高度评价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国内学术界的观点亦基本一致: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孙中山最伟大的贡献是辛亥革命。通过对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精神和旗帜作用的分析,说明孙中山是革命党人的精神领袖、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辛亥革命是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的必然结果。继承和弘扬中山精神,高举振兴中华的旗帜,激发人们为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的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孙中山研究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5.
日本在对中国东北进行侵略的过程中,以神道教作为其侵略扩张的理论依据,蒙蔽、驱使日本人民为其侵略战争服务;以传播神道教为手段,麻痹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6.
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是孙中山先生为增进中国人民幸福,防止将来因贫富悬殊引起社会革命而提出的经济纲领,也是其一生奋斗的根本目标。孙中山开放思想的核心是利用外资、外力和外国技术大力发展实业,以避免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所造成的两极分化的弊端,国利民福,实现真正的民生主义。  相似文献   
7.
清代八旗子弟的学校教育,注重指导八旗子弟学习先进的汉族文化,崇儒重道,专读经书,注重提高人的素质和吸收优秀的汉族子弟入学。清统治者突出满、汉文教育。  相似文献   
8.
论杨玄感李渊起兵与隋朝的灭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玄感与李渊的起兵是隋王朝上层统治集团长期矛盾和斗争逐渐激化的必然结果。杨玄感、李渊起兵反隋的举措,属于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隋王朝这座强大的堡垒,最后是在内部被攻破的。  相似文献   
9.
谢觉哉与新民主主义宪政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觉哉的新民主主义宪政建设思想,包括3 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实施普选的民主制度;第二,“三三制”政权建设;第三,法制建设。他的宪政思想为新民主主义宪政建设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对辽海文化的发展演变至关重要。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进程中,工人阶级以主人翁的精神和冲天的干劲显示了在国家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充分体现了辽宁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与向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激发了广大工人阶级巨大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形成了现代辽宁地方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基本特征,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主义文化,并逐步发展和完善。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社会主义公有制为经济基础,集体主义为核心,爱国主义为主旋律,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为辽海文化的现代形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