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依纲据本”不能丢福建韩守泉笔者近日到某校看了一节观摩课。评课时,看课者的意见很不一致,褒贬不一,莫衷一是,甚至对一些枝节问题争论不休。表面上看似乎是教研空气很浓,其实不然,因为评课者们只是多从形式上、技巧上作皮毛的评讲,而未能就实质往问题作深层次的...  相似文献   
2.
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想要让学生吃透课文,就必须引导学生全面深刻地把握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并进而通过对艺术形象的欣赏,在思想感情上受到美的感染,领悟到艺术形象所蕴含的思想意义。而要让学生把握艺术形象,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抓住感觉描写进行分析,则是重要的一步。马克思认为,“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就必需具备“有音乐感的耳朵”和“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等等属于“人的享受的感觉”。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所描绘的形象直接看得见,摸得  相似文献   
3.
如何科学地指导语感训练□福建韩守泉郭沫若先生曾说:“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要有对于言语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这种敏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我国语文界前辈、小语教师和教研人员对于如何科学地指导学生进行语感训练,进行了有益的实验,...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在谈到怎样运用文学的语言时指出,“要在适当的地方,用有适当感触的字”。什么是有感触的字呢?就是这个字能够带给人一种体验,一种感受,使作者所描述的事物在读者心中活起来。如《少年闰土》中:“月亮底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啦啦”这个极富感触性的象声词,把月夜海边瓜地的静谧和神秘气氛勾画了出来。  相似文献   
5.
课文中自然美的教学福建韩守泉大自然是一个无比美的世界、它所具有的美是千姿百态的。自然美,首先表现在由自然物的形状、线条、色彩、声音、质料、气势、姿态等因素所构成的外在形态。然而“人们欣赏自然、赞美自然,往往结合生活的想象和联想;自然风物的特点,往往被...  相似文献   
6.
观察·叙述·判断──《海龟下蛋》教学谈福建韩守泉《海龟下蛋》(六年制第五册)是篇阅读课文。课文通过“我”和小猛观察海龟下蛋的全部过程,介绍了海龟下蛋的习性。学习本课,既可使学生了解海龟的某些习性,以引发探索动物生活奥秘的兴趣,又可使学生得到观察能力和...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中的语感训练初探福建/韩守泉郭沫若在谈到怎样运用文字的语言时指出,造语“要在适当的地方,用有适当感触的字”。什么是有感触的字呢?就是这个字能够带给人一种体验、一种感受,使作者所描述的事物在读者心中活起来。如《少年闰土》一文中的描写:“月亮地下...  相似文献   
8.
一、渲染烘托环境氛围。渲染烘托氛围有多种手法,音响、色彩的情状等感觉描摹,便是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描写往往如音乐和绘画,能扣人心扉,达到犹如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二、刻划展示人物形象。通过音响、色彩和情状的描摹,使作品中的人物神情毕现,传出了人物心灵深处的呼声,达到深刻地表现人物的性质特征。因此,阅读分析中。教师要善于诱导学生凭借人物的色泽、神态等描写,从局部形象到整体、由眼前到往昔、由外表到内心,进行联想,直至组合成新的活的完整形象,并进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