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薛宝钗在她的<咏白海棠>诗中,以花拟人,实际上描绘了自己的形象.她自夸身心俱洁,是"淡极"而"花更艳",俨如道德的形象化身.但曹雪芹却委婉喻示宝钗其人"任是无情也动人".她工于心计,矫情做作,挟德与术收拢人心,不动声色地争夺那"无情"的"金玉良缘".宝钗其人虚伪得"动人",其诗亦虚伪得"动人".  相似文献   
2.
薛宝钗在她的《咏白海棠》诗中,以花拟人.实际上描绘了自己的形象。她自夸身心俱洁,是“淡极”而“花更艳”,俨如道德的形象化身。但曹雪芹却委婉喻示:宝钗其人“任是无情也动人”。她工于心计,矫情做作,挟德与术收拢人心,不动声色地争夺那“无情”的“金玉良缘”。宝钗其人虚伪得“动人”,其诗亦虚伪得“动人”。  相似文献   
3.
解读“因空见色”“自色悟空”应摆脱“色”“空”观念的束缚,不为字面意思所惑,才能理解其真义。“自色悟空”表现了空空道人的理性思考。经此一“悟”,他才如酣梦惊觉,认识和信仰翻然生变,原来厚地高天,自古及今,人间之“至情”无时不在,佛家所谓“色”“空”,实为自家心造的幻影。由此解悟,空空道人才易道为僧,改名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作匠心独运,于开卷处巧妙地映现了宝玉的精神面影,暗示了《红楼梦》的创作主旨。  相似文献   
4.
李贺是我国中唐时期一位具有法家思想的杰出诗人。他的诗歌,在内容、形式、语言、风格上,都很有特色。但是,长期以来,李贺作品的思想意义并不为人们所理解。有些人只着眼于他的诗歌艺术的诡奇壮丽,和善于讴歌“昆山玉碎”、“芙蓉泣露”、“凉夜波间吟  相似文献   
5.
解读"因空见色"自色悟空"应摆脱"色"空"观念的束缚,不为字面意思所惑,才能理解其真义."自色悟空"表现了空空道人的理性思考.经此一"悟",他才如酣梦惊觉,认识和信仰翻然生变,原来厚地高天,自古及今,人间之"至情"无时不在,佛家所谓"色"空",实为自家心造的幻影.由此解悟,空空道人才易道为僧,改名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作者匠心独运,于开卷处巧妙地映现了宝玉的精神面影,暗示了<红楼梦>的创作主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