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传统性别歧视教育依据的首次解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歧视教育实施的根据是男优女劣天生论和才智有损女德论。戊戌妇女运动对其中国版本男智女愚天生论和“女子无才便是德”进行了与西方早期女权运动同样的批判,指出男智女愚并非天生而是后天性别歧视教育所塑成,亦可通过改变教育来改变;女性必须通过正规教育增长才识,才能具备道德能力。其批判首次动摇了传统性别歧视教育的基础,成为中国争取教育性别公平的开端,亦说明至少中西早期妇女运动的水平不分轩轾,西方学术界茏统地认为中国妇女运动远比西方落后是偏见。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探究性学习和教学已成为教学当中的重点,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越来越凸显。本文主要就探究性学习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韩廉 《考试周刊》2013,(71):149-150
当今社会需要具备独立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它是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本文主要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等方面展开论述,从而实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早期妇女运动中,梁启超像西方早期女权运动的先驱玛丽一样猛烈抨击了性别歧视教育实施的两大依据,要求在教育的起点、过程和结果三个阶段都实现性别公平,并与维新派努力使之在中国首次得以部分实现。其对性别歧视教育依据的解构最深刻,争取实现教育性别公平最积极,整体水平与玛丽不分轩轾,因而成为中国早期争取教育性别公平的领军人。  相似文献   
5.
戊戌"兴女学":中国近代争取教育性别公平的先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戊戌"兴女学"运动是中国近代争取教育性别公平的开端,因为:(一)它首次系统驳斥了传统性别歧视教育的两大依据--男智女愚天生论和"女子无才便是德",为中国争取教育性别公平打破了精神桎梏和奠定了理论基础;(二)它提出并部分实践了教育起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方面的性别公平.  相似文献   
6.
1995年前后中国成功筹备和举办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来,对性别平等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取得了多方新进展: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使性别公正明确成为我国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目标;将妇女发展作为公共政策问题纳入政府的重要议程,增强了公共决策对性别平等的关注将男女平等确立为基本国策,从基本政策层面保障了性别平等;颁布实施了妇女发展纲要,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从国家总体发展计划促进了性别平等;建立了一整套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体系,以立法决策有力保障了性别平等。这些为促进性别平等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7.
“半殖民地”强调被任心国国际地位或对外独立程度的变化,“半封建”则突出其社会形态即社会性质的改变。两者论述问题的角度虽异,但都涉及到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全方位的变化,具体涵盖了经济、政治以及思想文化等各个层面的内容。中国的半殖民地始于第一次鸦片战争,确立于《辛丑和约》的签订;中国的半封建社会也始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但形成于中华民国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可以通过物理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动手,乐于探究,在积极的主观学习意识下进行知识的学习,能促进物理思维的有效发展.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把物理知识通过运用、探索、内化,最后和已有的物理知识形成一个知识体系,达到对知识的有效构建.  相似文献   
9.
社会性别主流化:中国妇女就业立法新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性别”在主流理论中的认同,社会性别主流化在操作层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妇女平等就业权是实现男女平等,提高妇女地位的先决条件。用社会性别视角分析中国妇女就业立法现状,对深入了解社会性别主流化进程以及国家对男女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面对社会中性别矛盾突出的问题,加快了对性别和谐政策的制定和贯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当时的环境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探索出一条适合国情的性别和谐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