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韩方明 《留学生》2012,(5):22-22
我们经常强调中国留学生在海外对中国国家形象的代表符号作用,而对外国留学生之于中国国家形象的宣传作用尚着墨不够。中国亦有必要学习其他国家先进的公共外交经验,重视留学生公共外交,培养更多的知华派,为未来国际政治格局奠定友好的人脉基础。  相似文献   
2.
晚唐诗人李商隐有一名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那么,诗中描述的"剪烛"是怎么回事呢?这要从古时候的照明工具说起。  相似文献   
3.
晚唐诗人李商隐有一名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那么,诗中描述的“剪烛”是怎么回事呢?这要从古时候的照明工具说起。古时夜间用膏油来点灯,灯芯大多用灯草、纱、棉线做成。点灯时。灯芯燃烧,余烬常结为花形,称“灯花”。  相似文献   
4.
前一段时间听了几节语文课。几节课的教学思路大同小异,基本上施行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授课方式:有展示问题后让前后座位同学一起讨论的;有直接把学生分成四人或六人一组,课桌相对进行讨论的。教学内容基本上都在小组讨论中来完成,教师很少讲解,教师有点像综艺节目的主持人。看到这热热闹闹的课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