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杜绝有偿新闻,是新闻工作职业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有偿新闻的出现,降低了新闻单位的信誉度,腐蚀了新闻队伍,极大地损害了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的形象。因此,在对新闻工作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之时,重提反对有偿新闻,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许多学生认为思想政治原理枯燥乏味,老师只不过要求上课划课本,考试时背书。现行的中学政治课教学仍在以升学为目的的僵化教学轨道上。学生学到的只是课本中的教条,不知道它们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用,如何运用。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普遍厌学的局面。怎样扭转这种不利于教学的局面,上好这一门课呢?一、政治课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一名合格的政治教师必须忠于教育事业,献身教育  相似文献   
3.
广播媒体宣传的优势是音响。录音专访以其音响丰富,现场感强,亲切可信的效果使广播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因此,录音专访已成为广播记者采制新闻的常用形式。 所谓的录音专访,就是记者事先带着一个比较明确的目的,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中有关人员进行录音采访。录音专访主要是人物专访,有时也可以进行地方风物专访和眼务性专访,甚至可以涵盖广播宣传的更多内容。  相似文献   
4.
“广播稿完全是让人听的”,这是教育家叶圣陶50年前对广播稿语言特点的高度概栝。他说:“咱们听读报、听广播,有时候听得完全明白,好像看了书面文字一样,有时候心里一楞,不明白听到的话是什么意思,又不便仔细揣摩,因为读报的人广播的人并不等咱们。一揣摩,以下的话就滑过去了,这就说不上完全听明白。可见便于听和不便于听的分别显然是有的。”叶圣陶认为,广播稍纵即逝,“听”是制约广播语言特点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教育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另外,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在新课改的形势下,精英教育要转向大众教育,弥补道德(即人格)教育的缺陷,改革学生的被动式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观察能力,逐渐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而这,需要优化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6.
韩月英 《新疆教育》2012,(13):120-120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戍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将来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去适应社会,去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7.
我们现在正从事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长征.全党正按照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为实现2010年远景目标而奋斗.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使我们考虑教育问题时,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所谓“科教立国”的战略口号便由此而生.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全党工作重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工作重点“应当包括教育.”他要求“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他认为,发展教育不仅是经济的持续增长、科技发展创新、社会全面进步的必要条件,而且是提高全民族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一条必由之路.他因此指出:实现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在教育”.“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从发展战略沦,邓小平同志认为,“搞好教育和科学工作,我看这是关键.没有人才不行,没有知识不行”.“我们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为此,他愿意给教育科技部门当“后勤部长”.此后,他还为当代中国教育制定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改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为积极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于是,专业教育、业余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