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韩正光 《教书育人》2014,(12):77-78
班主任对待不同的学生,应该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依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的技能、挖掘他们的潜能、提高他们的智能。同时班主任应该有所针对、有所侧重地进行引导,把他们的潜力开发出来,让他们的“小宇宙”燃烧起来,使得中学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从而脱颖而出,成为“出彩中学生”。  相似文献   
2.
对联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我国独具风格的文学艺术形式。在历史教学中.我便把对对联活动引入课堂。指导学生开动脑筋,结合有关历史知识,在组长和副组长的带领下对对联,以调动同学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并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相似文献   
3.
正一、"爱唠叨"型很多班主任都有这样的体会,假如某项纪律,学生很容易知道的道理,但是班主任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就会出现你越说、他越不听的情况。因为对已有自我概念的学生来说,等于忽视了他们的感受。"唠叨"的教育方式不仅让班主任白费口舌、劳而无功,而且还必然会引发学生的负面情绪,或出现班主任眼中的"另类""叛逆"。其实在很多时候,班主任看到学生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学生这个年龄段正常的表现,不能动不动就  相似文献   
4.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在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和多元化评价手段下,历史教师应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此,笔者将对联引入到历史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动脑筋,创新思维,用对联的形式展示历史人物的魅力、体现历史事件的真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对联又叫楹联(楹即柱子)或楹帖,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特有的语言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为我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把对联引入历史活动课的问题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传统的教材功能观受到了挑战,知识、理解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是显性的,直接体现在教材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是隐性的,是活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材中发掘,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历史教师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掌握学生的认知心理,扬长避短,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得到良好的理论修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高尚情操,将来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