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各国文化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正人们在观察风景时,需要寻找一个恰当的视角,据此不仅可以俯瞰全景,一览无余,而且可以使景区的重点凸现眼底,使点与面得到适当的兼顾。学术研究也是这样,研究者选定一个恰当的研究视角,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优秀成果的形成。近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青年教师李玉用博士的《宋元道教"三教合一"思想研究》(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3年出版,以下行文中简称"李著",凡引及处仅注页码),这种看法得到了再一次的证实。李著从三教合一的视角研究宋元道教,从宋元道教的视角研究三教合一,对宋元道教三教合一的思想进行了系统  相似文献   
2.
陆王心学思想家们不满于程朱心性论,援禅入儒,重建了一套心性论思想体系。他们吸收禅宗“即心即性”、“即心即佛”的思想,提出“心即性”、“良知即性”,使人心与人性合而为一。他们吸取禅宗的修行方法,在人性养成上,重视伦常德性的体证,强调道德实践的自然向度。他们汲取禅宗“因缘说法”、“随机摄化”的观点和方法,形成了“随才成就”、活泼自然的教育风格。陆王这种心性论重建,是封建伦常的进一步强化和内化,也埋下了撕裂、冲破封建伦理的伏笔。  相似文献   
3.
熊十力一生学问与佛家渊源甚深。他早年以大乘义理破斥小乘教说,极力称赞空宗之手段、气魄,又为空宗终归空寂而深感可惜。他从多个方面罗列有宗之过,认定有宗“未能见体”。他对佛以缘生论代替外道神我说殊致赞赏,认为佛氏于人生黑暗的方面体会最为深刻,足资猛省,并且常以佛氏之悲心切愿、真修实行相勉励。可以说,佛氏无反对佛家之心,有扶助佛学之愿。  相似文献   
4.
南岳慧思大师于《法华经》,具深信,发妙解,能实修,得证入,对天台智者影响非常大,后世尊之为天台宗先驱。他虽然对多部大乘经典都非常精通,但独对《法华经》具有终极、究竟的信心,而且还具有非常独特的体会,形成了非常高妙的见解。他以能入甚深禅定著称于世,尤以据《法华经》而修《法华经安乐行义》著名。他艰苦修行,得证法华三昧,临欲入灭之时,自谓得六根清净,入铁轮王位,表明他一生都是依持《法华》而修行的。  相似文献   
5.
天台宗与禅宗是中国佛教的两个重要宗派。禅宗早期主张藉教悟宗,天台宗则强调解行并进。六祖以后,禅宗提出教外别传,天台宗则以教立宗。晚唐以降,禅宗依靠其对世俗势力的影响帮助天台宗恢复经典,天台宗则以经教的优势为禅宗提供教理方面的助益。两宗关系呈现出一个各自独立发展到相互对立到相互合流的过程性展开。  相似文献   
6.
我是2000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随从方立天先生攻读佛学研究方向博士学位的,应该算是方先生比较晚期的学生,所受教诲虽然不能与师门先达们相比,但也有不少足资铭记终生的地方。今斯人已逝,杳如黄鹤,后生如不有言,则将使先师高天厚地之德暗而不明、玉润珠圆之象泯而不彰,其罪责自非浅浅。好在我有记日记的习惯,凭借雪泥鸿爪,足可以将我的思绪带回到当年在方门受教的岁月之中。  相似文献   
7.
梁漱溟一生与佛家有着甚深的因缘.在青年时期,他借助佛家来消解人生的苦闷.他后来执教北大、从事乡村建设运动,以及在抗战中奔走国事,在积极入世的同时,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强烈出世的心态作为底蕴.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受到了错误的批判和斗争,佛家思想对这位迟暮之年的老人发挥着精神柱石的伟大作用,使之忍受了那些无情的批斗.在他人生的最后十年里(1978-1988),佛家思想则成为他最终的文化认同.梁漱溟先生与佛学的特殊因缘为我们理解佛教在人格塑造方面的重要作用提供了一个特例.  相似文献   
8.
<正>2023年元宵节,96岁的星云大师圆寂。星云大师是江苏扬州人,在江苏南京栖霞山出家,在江苏焦山佛学院读书,在江苏无锡大觉寺当住持,从江苏出发走向台湾,并通过台湾走向全世界。星云大师对世界思想和文化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主要是通过他在佛教实践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体现出来的。具体来说,星云大师是促进佛教中国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伟大的宗教实践家。星云大师促进了台湾佛教的中国化。甲午战争,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日本侵略者击败,不得不签订《马关条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