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综合类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2.
文学创作与性及其心理有着密切的关联性.贾平凹以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再次证明了这一点.文章从女性意识、生命情感的破却与抑郁、男性中心意识等方面,对贾平凹文学创作的性意识进行了阐述,以期对这位作家的文化人格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与把握.  相似文献   
3.
很多家长送孩子上“电子琴班”、“美术班”、“舞蹈班”,对此现象不要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应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倘若孩子对某一个方面有兴趣,就算以后不能成为“××家”,多学点知识,满足  相似文献   
4.
作为主体精神表现型作家,贾平凹通过文学意象的创造,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在对中国当代人的生存状态描述中,剖析着现代人的文化心理及其生命精神建构。并进而在对人的生命本体、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等层面的思考中,探寻着人类的历史命运与精神建构,体现出强烈的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5.
贾平凹最新长篇小说《怀念狼》 ,题意蕴涵更多的思想内涵 ,具有多义性 ,由多视角的透析到多义复合的建构 ,表现出更为浓烈的哲学思考的意韵。可以说 ,《怀念狼》是一个关于人类生存的现代哲学寓言 :由人类生存现实状态所引起的关于人类生存的忧患与焦虑 ,人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物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及其精神本质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一项长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学校教育是我国主要的教学形式,班级授课制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因此,作为“班集体灵魂”的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近三十年文学创作的乡土叙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社会政治化乡土叙事模态到对人本体存在思考的叙事模态,再到城乡二元叙事建构的消解,在全球化文化视野层面去审视乡土生活和城乡关系,建构新的乡土叙事模态,这从一个方面也体现着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于30年间的发展变化,所取得的巨大历史性的进步。其实,当代中国文学创作上的发展进步,亦昭示着中国整个社会改革开放30年的运行轨迹,于文化思想、现实生活上所取得的发展变化与进步。  相似文献   
8.
学批评的基石是理论建构,建国以来的51年间,陕西当代学批评可分为三阶段:革前“十七年”为第一阶段,标志性批评家是胡采,构建并奉行社会政治批评模态。革后至九十年代初期为第二阶段,王愚表现出垮代特征,形成学批评团队,以历史——美学批评为基础,重建与吸收成为他们共同的愿望。九十年代中期以后,第三代批评家成长起来,在理论建构上表现出本体多元的态势。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当代文学,是在一片批判声中进入新时期的。而新时期文学则又是在对于历史与文化传统的反思与剖析中进入到一个更新的历史时期:从英雄主义走向平民主义,从高雅走向世俗,从单一走向多元并存。80年代的文学创作,在艺术建构上进行了种种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收获,为90年代文学创作的发展与深化,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与参照的经验。其中,民族自我反省意识与文化批判精神,就是一个重要方面。但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不管“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文化寻根文学”以及后来的“新写实文学”的概括有多大的准确性与涵盖力,其基本脉络还是比较清楚的。艺术创作思维是由多矢向的个性探寻,逐步走向综合性的复合建构。 90年代的文学创作,与80年代相比,其情况更为复杂。多元并存与多种表现艺术的融汇,给理论家和批评家出了不少难题。不论是传统的现实主义,或者新的现实主义,还是其他新出现的什么主义,都无法一统90年代的文学创作。各种文学创作同生存、共发展,各自在多元并存中谋得自己的一席之地。老的权威消失之后,新的权威也难也形成。各种文学在发展的过程中,最为明智的选择,就是相互之间自觉不自觉地汲取别人之长,摒弃自己之短,在融汇中突出自己的独立风姿与艺术个性。因此可  相似文献   
10.
同为新时期成长起来的陕西作家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他们文学创作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是什么造成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文学创作文化心态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造成他们文学创作文化心态差异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自不同的地域文化的浸润滋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