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3年   4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项婷婷 《科教文汇》2023,(12):167-171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人工智能正以良好的发展势头加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我国在“十四五”规划中将人工智能列为前沿科技领域发展的最高优先级,传统高职教育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改革势在必行。该文在梳理了人工智能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充分分析了人工智能带给高职教育变革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研究了人工智能与高职教育深度融合后我国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路径,包括着力提升学生智能素质、加强建设数字化智慧校园以及发展智能化教育评价体系,以期提高当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2.
我国传统的法学教育以理论传授为主,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案例讨论、审判观摩(法院旁听)、模拟法庭和毕业实习等四种形式。单一的实践教学方法,不利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解决这一缺陷,我国应借鉴国外的法学教育模式,引入“法律诊所式教育”方式,进而使其本土化,建立一种新型的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道理,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也是思政课守正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理直气壮办好高校思政课,必须全面系统把握讲深、讲透、讲活道理的“势”“道”“术”,切实做到“审势”“明道”“优术”有机统一,既要科学把握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讲道理的历史大势与现实境遇,构筑新时代高校思政治课讲道理的话语体系和知识体系,也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还要创新教学样式,争当思政“大先生”,善用“大思政课”,发挥协同育人合力。  相似文献   
4.
“刑法分论”课程作为法学专业必修课,OBE理念下的混合式教育模式与之实践性需求相契合。文章在为“刑法分论”课程定位与价值分析的基础上,探究OBE产出导向教育作为课程混合教学模式设计的理论支撑,进而构建教育资源体系,确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同时,以第三章“危害公共安全罪”为例设计符合这一理念与时代特征的课程内容与课程流程,最终实现教学理念实现由量到质的提升以及法学课程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五月的晨风轻轻拂在脸上,微微有些凉意,我披了件衬衫,走在医院后花园的小径上。小径的两旁栽着几棵栀子树,花香弥漫了整个花园,空气中充满了温馨的味道。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是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由国家统一实施并必须予以保障的。义务教育的公平实现,不仅依赖于义务教育的配套措施的健全,更有赖于义务教育理念的提升。而义务教育理念的提升又依赖于对义务教育本身的理解。从法理学角度来厘清义务教育中的权利、义务,并从法的基本价值角度来理解义务教育的公平性,进而具体探讨实现义务教育的公平性的法理途径。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制度的法律保障,对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虽然我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为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提升义务教育的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但是在义务教育的法律保障机制中还存在一定的缺失,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义务教育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随着体育行业的发展,裁判员滥用职权行为已经成为热点问题。从历史的、比较的、现实的角度考察,裁判员滥用职权行为应定性为犯罪;裁判员滥用职权导致犯罪的相关因素的界定是对裁判员滥用职权行为定罪的前提和基础,由此对裁判员滥用职权行为应分不同情况予以定罪。  相似文献   
9.
基于国家教育数字化发展战略的智能思政是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态,智能思政建设既是对当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之困”的回应,也是向社会主义教育立德树人本质的回归。推进高校智能思政建设,既要深入研究智能思政“何以必要”的合法性问题,澄清价值意蕴;也要深入洞究“何以可为”的现实性问题,厘清现实要求;还要深入探究“何以突破”的创新性问题,廓清实践路径,从而推动智能思政建设的“祛魅”“解码”“纠偏”“破藩”,实现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从“相加”到“相融”的转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