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顾彩娟 《教育》2024,(5):6-8
<正>2015年8月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之后,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劳动教育总体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发布的对天津市40所小学300名学生问卷调查显示:仅有72.5%的学校开设了劳动教育相关课程,但是存在学校劳动教育流于表面、学生劳动认知与行为脱节、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一项对北京小学生的调查表明,当地小学生每日干家务活的时间仅为0.2小时,远远低于其他国家,  相似文献   
2.
顾彩娟 《现代教学》2014,(5X):71-72
<正>学校能不能规定学生不能带手机?至今为止还在争论。本案例中,显然学校规定是不能带手机的。既然学校有规定,那为什么学生依然在教室里玩手机,公然违反学校的规定?家长也不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工作,反而以影响学生学习为由,将手机硬生生要回去?如果制定的规则无法得到很好的遵守,那这样的规则是毫无意义的。学校有没有必要制定这样的规则?规则如何来制定?制定之后该怎样执行?多方听证,建立家校教育的"缓冲"制度,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使规则为人所用,具有实效。一、"听证"定规则本案例中,家长不配合的理由是基于儿子考试的经验,但孩子在课堂上玩手机也是家长不愿意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