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些年,案例分析在很多幼儿园广泛应用,但由于缺乏深入的研究,在运用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当业务园长的那些年,我参与、观摩了大量的案例研讨活动,对案例分析法的思考也不断加深,整理成文,希望有助于同行们更合理适宜地运用这种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了幼儿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即丰富的、个性化的感受与欣赏,大胆的、个性化的、多元的表达与创造。老师们逐渐认识到机械模仿、枯燥练习的弊端,关注幼儿生动创造的音乐活动逐渐增多,其中就包括创造性歌唱。令人遗憾的是,艺术创造的理念虽然被认可,但实际工作中,创造性歌唱开展数量少,  相似文献   
3.
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颁布,学习品质正式走进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的曰常工作视野,得到广泛关注。许多老师都开始有意识地关注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并展开专门的研究。而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有各种困惑,如总在一个区游戏的小朋友,怎样引发他对其他事物的好奇?平时谨小慎微的小朋友,怎样引导他大胆尝试新鲜事物?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往往要求教师定额、定时完成幼儿的观察记录,尤其是描述性观察记录。这类观察记录要求教师观察单个或一群幼儿,并记录下所看到的情境。作为教研员,我曾经收集了一些青年教师所写的描述性观察记录,从中发现了一些普遍性的问题。比如,教师知道观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缺乏主动观察的意识,有目的、有准备的观察不足,观察的随意性较强;观察技术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例如怎样确定观察目的和内容,怎样分析幼儿等等;不能科学地解读幼儿的行为表现。  相似文献   
5.
“十五”期间,我区作为全国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试验区,为了更全面更深入地实践《纲要》精神,在市教委和早教所专家的指导下,在2005年组建了包括市区幼教行政人员、幼教专家、区教研员、幼儿园管理者和保教人员等在内,以科室和市级示范园为核心的区域教研支持团队和四个层面的学习共同体(见下表),结合园所教育实践中的困惑问题,  相似文献   
6.
转变教研的理念、目标、内容、方式,转变教研员的角色,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持性服务是"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过程中的关键。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学前教研室沈心燕等老师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实践。他们从教研的主体性角度提出了对"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关系的思考,从教研的常态性角度提出了对研究与日常实践关系的思考,从教研的开放性角度提出了对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关系的思考,从教研的实效性角度提出了对教研目的、方式与效果等关系的思考。这里的主体性、常态性、开放性和实效性正是我们今天需要努力营造的新的教研文化。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全国"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教研员研修会上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刊将在第6期和第7、8期上连载他们关于如何处理好园本教研中的四组关系的实践思考,相信读者能从中获得诸多启发。  相似文献   
7.
顾春晖 《考试周刊》2012,(41):103-104
如何让课堂高效?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且有目的地进行教学,才是关键。作者对此进行探究与思考,希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园研究个体差异已有一段时间了,老师们有了一些感受和经验,研究也从关注宏观转向了关注细节。因为个体差异必须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场景去解读,而尊重个体差异。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的策略也必须在实践事例中积累。为此,我们坚持互相观摩活动。大家共同分析幼儿。寻找策略。这本应很好地推进研究。可让人苦恼的是:老师们刚开始谈的是孩子,但很快就谈论起活动来,不提孩子什么事了。  相似文献   
9.
品德教育重在过程文/北京西城教研中心琚贻桐顾春晖︵兼职教研员作为教育的两个阶段———过程和结果,是紧密联系、相互统一的。有了深入、细致的教育过程,才会产生良好的教育结果。幼儿品德教育中,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就十分密切。然而,一些教师往往着眼于一时的、表面...  相似文献   
10.
形容词"任性"由"任"和"性"所组成的动宾短语演变而来。汉唐时期,"任性"开始连用,明朝时期开始出现词汇化倾向,直到清代最终词汇化为形容词。在现代汉语中,"任性"词义更加泛化,多带有调侃或宣扬意味。"任性"的发展过程中,频繁使用和重新分析等动因和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