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优化的情境,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把学生带入一种渴求参与的状态。教师在这样优化的情境中与学生进行平等地对话,碰撞出许多智慧的火花,使动态生成成为了可能,也可以成为现实,这样的课堂,活力四射,个性张扬,异彩纷呈。那么,如何在情境对话中,更好地把握生成性课堂呢?我认为创设优化的教学情境是生成的重要前提,把握情境对话的特点是生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学生习作的现状分析入手,提出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进行连续观察的做法,并且就连续观察的方法进行了具体的阐述,通过对比性连续观察积累鲜活的材料,通过思辨性连续观察积累深刻的材料,通过互动性连续观察积累有情的材料,从而丰富学生的写作积累,成就写作的精彩。  相似文献   
3.
正《三棵银杏树》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作者用儿童化的语言描写了自己家屋后空地上三棵银杏树的年龄,然后按照四季的顺序,描写了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以及银杏树在不同季节带给"我"的快乐,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银杏树的喜爱。张学青老师执教的《三棵银杏树》一课,洋溢的浓浓的语文味,让我们获益匪浅,但其中儿童味的缺失,也触发了我的思考。一、处处凸显"语文味"什么是语文味?我想,所谓语文味,就是  相似文献   
4.
数饭粒     
知道吗?我是在“数饭粒”中长大的。记得一年级时,我吃完饭后,餐桌上往往是“遍地珍珠”。尽管爸爸不断暗示“碗底有洞”,妈妈常常提醒“下巴穿孔”,可我就是不知怎么了,手、嘴经常“闹意见”。妈妈看着我吃饭总是摇头叹气,爸爸则是吹胡子瞪眼,但这些总是无济于事。还是老爸想了一个绝招:待我吃完饭后,同我一起数掉在餐桌上的饭粒,并且随时做好“跟踪记录”。一周内,饭粒如果在30粒以上,我就要吃两块白白嫩嫩的大肥肉!这一招可唬住我了。从此,为了避免“受刑”,每当有饭粒“悠然”落下时,我都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衣袖擦掉,但衣袖上残留的…  相似文献   
5.
敬爱的何祥美叔叔:您好!我是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我对您崇拜不已,现在提笔给您写信,心里十分激动。第一次认识您,是在收看感动中国人物颁奖仪式时,您的事迹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上幼儿园的时候,姐姐送给我一本图画书,封面上画着一排排气势恢弘的大船,正被熊熊火焰包围、吞噬。天边被烈火映红,一群士兵在奋勇厮杀。我立刻被这生动壮观的画面吸引住了,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