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顾青梅 《文教资料》2005,(31):147-149
伴随明清戏曲的高度繁荣,中国胡琴的发展达到第一次高潮,无指板的胡琴类拉奏弦鸣乐器,善于用吟、揉、绰、注等手法来表现音乐中音高、力度、音色的变化,能很好地衬托戏曲声腔,在后来的不断实践中,胡琴类乐器占了戏曲类主奏乐器之大半:胡琴发展的第二次高潮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刘天华先生将南胡带入学堂(后称呼为二胡),其优美凄婉的音色、轻便易携的形制深受各阶层人民的喜爱,广泛的群众基础使之在近代一跃成为中国民族乐器之首;当胡琴得到广泛使用之时,它的理论研究相应出现,自五十年代起,胡琴相关的信息陆续通过文字方式叙述、分折和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