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文化研究尽管缺乏一个权威的"命名仪式",但这个概念已然显示出了强大的概括性与远征能力。概念的多义与复调制造了文化研究的多副面孔,使它可以适时而变,顺利登陆不同的文化圈,实现国际化与全球理论旅行。对文化研究的理论范式转换进行谱系性考察,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涉及文化理论内部意味深长的转向。而文化研究介入当代中国文化场域,与其说是一次西方理论的旅行,不如说是当代中国学者在面对复杂的现实所作出的学术选择,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介入中国本土化实践的可能。当下中国的文化研究正朝着批判性的、多元开放的,而且具有阐释力和本土经验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学与文化研究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两者间构成了一个“丰富的可能域”.文学研究为文化研究提供了其所缺失的东西,而文化研究也为文学研究打开了“新的视域”.考察文学与文化研究之间的关系必然涉及一系列重大的问题:文学研究的学科建制、文化研究的跨学科性、意识形态、文学性、经典、纯文学以及知识分子等.本文以文化研究的边界、意识形态为考察视角,探讨文学与文化研究的种种关联与可能性、丰富性.  相似文献   
3.
体裁是一个享有特权的对象,它完全可能获得殊荣而成为文学研究的主要角色。体裁作为评价理解和描绘世界的一种领域和范围,巴赫金不仅在狭义的文学背景下看待体裁,而且在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中进行了深入的考察,构建起了他独特的"体裁诗学"理论。从历史之维探寻体裁,从而可以聆听出体裁中曲折的历史回响。巴赫金的体裁理论具有强烈的"历史意识",体裁的"现代化"使其"总是同时既老又新"。互文性是历史镶嵌入体裁的一种形式。体裁可以洞穿无数的历史波澜,而保存自身的形式。体裁的"创造性的记忆",实际上是巴赫金对体裁在历时之轴上所做的一个生动的比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