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文化大革命”前孙犁长期搁笔的根本原因是他的“不合时宜”,且不愿迎合“时宜”。——“文化大革命”中孙犁的“置之死地而后生”。——抗日战争与“文化大革伞”在孙犁心中形成了二大心理情结。这两大情结共同构成了晚年孙犁创作强大的内驱力,并规定了他作品的基本内容、基本意旨。——晚年利,犁的散文观、散文面貌和严谨到苛刻程度的现实主义态度。——晚年孙犁强烈的道义精神及其由来。  相似文献   
2.
汪曾祺是他的故乡——苏北水乡一座城镇深情的儿子。“少小离乡老大回”,汪曾祺早年离乡,后却难得有机会一回乡里,然而,故乡一直在这位游子的心中。他的小说,写得最多,也最令人瞩目的就是那些关于故乡的篇章。自然材料几乎全都取诸往昔。他的故乡往昔的人事、风俗、习惯、以及他自身的深情与独特美学追求,构成了一个富于魅力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3.
废名(冯文炳)的小说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写故乡风土人情的;另一类是写知识分子生活的.于前一类,他着力尤勤,尤具独特的艺术风貌.他的这类小说虽写故乡风土人情,但却不同于当时一般的乡土小说.乡土小说通常是以揭示乡土现实真相,促进现实改变为指归的,而他的小说却有着传统田园诗的那种隐逸情韵,特别是一九二五年《竹林的故事》出版以后的作品更是如此,因此人们称之为“田园小说”.废名是中国现代文学田园小说的第一位垦拓者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他的田园小说的局限性是很明显的,但无论时势如何升降沉浮却又是难以抹煞的,因此有必要加以审察.  相似文献   
4.
数年前汪曾祺写得较多的是小说。众所周知,他的小说是非常散文化的。小说的散文化在他与其说是一种文体的追求,不如说是作品内容上的美学追求。汪曾祺是一位特别倾心于普通生活、凡常物事人情的作家,散文化则可以使小说自然贴切地表现这类内容。晚近几年,他小说写得较少而散文却写得颇多,这一变化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无疑仍然与他这种作品内容上的美学追求有关。小说即使高度散文化了,毕竟还应该是小说,不可免地还要受到某些小说规范的约束。径直而为散文,则可更自由自在地实现他作品内容上的美学追求了。  相似文献   
5.
腭化音的产生及其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言殊,当数古今音殊。不了解音韵知识,便无法解释“江”、“居”是形声字,“憔悴”、“玄黄”是双声的双音词。这些问题,现在初中一年级便接触到了,不得不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注意。现从古今音变的角度单就声母的腭化问题进行探讨。 众所周知,作为人类的交际工具——语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的,语音,也不例外。中古时期的三十六个声母,发展到元明时代,舌面音jqx的产生,便是其中突出的问题。目前学术界对腭化音产生的时代还没有统一的看法。不过从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和明代兰茂的《早梅诗》里尚无腭化音的事实中可以说明腭化音的产生是元明以后的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