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世纪90年代初,各院校开始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教学信息员制度作为一种新的尝试得以不断发展。近些年,教学信息员制度在高等院校教学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因素影响着教学信息员反馈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本文试图探究在教学信息员制度发展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并提出相关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2.
“第二信使的发现”一节的探究性教学改革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探究性教学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以"第二信使的发现"一节的教学为例,将课堂讲述设计成科学研究探索活动,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开展科研探索的积极性,把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知识的探索者和研究者.该教学案例为在<细胞生物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结合国内外淡水涡虫的研究现状,主要介绍了三角涡虫(Dugesia)及多目涡虫(Polycelis)染色体的研究进展,概述了不同产地的淡水涡虫染色体的核型差异和多态性.  相似文献   
4.
涡虫再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涡虫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其身体的任何部位均可再生出一个完整个体,这一独特特征吸引科学家的关注已有200多年。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涡虫再生研究中的应用,涡虫生物学知识急剧增加,本文简要介绍了涡虫再生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分子标记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DNA分子标记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分子标记的发展,论述了DNA分子标记在基因组作图、基因克隆、物种亲缘关系分析及疾病诊断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马克世 《科学教育》2006,12(4):51-51
当前,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从宏观到微观,从临床症状到发病的分子机理,对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从而提出了“分子病”和“构象病”这样的概念。为便于读者理解,本文主要从他们的发病机理介绍分子病和构象病。1分子病分子病就是由于DNA的突变,导致其编码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即氨基酸序列改变而引起的遗传性疾病。1949年,美国生物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家得主鲍林等发现镰刀状红细胞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与正常血红蛋白的电泳迁移速度不同,他们认为这是由于两种血红蛋白分子间存在化学差异所致,首次提出了“分子病”的概念。后经研究证实,镰刀形红细…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鱼类资源保护和养殖技术,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测量外部形态特征等方法,研究了饥饿条件下鲢鱼的存活与形态性状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鲢鱼的体长、全长、体重、去内脏重、内脏重和肥满度下降;其相对体重损失率在饥饿到2周时最大.根据饥饿仔鱼形态学的变化,可以初步地评价鲢鱼早期发育阶段的营养水平,从而为人工育苗中正确指导投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利用空气干燥法和涂片法对淡水扁虫染色体的制备,通过对不同产地淡水扁虫染色体的大量制备实验,得到了分散完全、形态清晰的染色体.这将会更适合于核型分析及进一步的遗传学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