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2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饮食人类学家发现,旧石器时代的先祖们茹毛饮血,食肉和生食,身材比我们高大30/左右。今天的西方人,仍然喜欢吃带血丝的肉和生菜色拉,身材也仍旧比吃米面和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期待着进入宇宙,开发太空。自从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升空以来,人类梦想成真。然而,茫茫宇宙是一个失重的环境,存在较强的宇宙射线。那么习惯了重力环境的人们进入太空生活时会产生什么反应?这些反应对人类的生存、繁衍将产生什么影响?为了搞清楚这一问题,与我们朝夕相处的生物成了人类的宇航先驱。 1957年11月3日,在苏联发射的第二颗人造卫星——“旅行者2号”上,一只5千克的小狗莱伊卡捷足先  相似文献   
3.
现代科学认为,大自然给予人类的生命是120岁,60岁以前是耕耘劳作期,生活很艰苦;60岁以后才是成熟收获期。英国有一句谚语“:人生六十才开始。”爱尔兰作家萧伯纳说“:60岁才是真正的人生。”60岁以前,工作是骨干,生活是中坚,上有指示,下有请示,家有苦事,把人搞得焦头烂额,疲惫不堪。60岁以后,心静如水,找回了自我,许多不合实际的渴望没有了,争名夺利的念头消散了,如同返璞归真一般,只求在人世中享受属于自己的那一份,顺其自然地生活,真正步入了自由自在的快乐人生至高境界。60岁以后,再不因为上老下小的生计劳心费神,回望人生旅途之坎坷,顿…  相似文献   
4.
日本宝酒株式会社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经过10年努力,已经查明海带中一种名叫“U-岩藻多糖”的物质,能够诱导癌细胞自杀,从而起到抗癌的作用。岩藻多糖是由多种单糖(不能再分解的糖类)排列而成的极端高分子多糖。它能把癌细胞赶入绝境。研究人员把从海带中获得的天然U...  相似文献   
5.
蛋白蛋白是大脑最需要的营养物质。如果大脑和机体不摄入足够的蛋白质,那么体力和智力就会下降,反应敏捷度也会相应地减弱。含蛋白质最丰富的食物是肉制品、奶制品,以及各种蛋类。  相似文献   
6.
7.
漫话冷光     
生物界中有许多发光现象 ,萤火虫就是人们最常见的例子 ,东晋“车胤囊萤”读书的故事 ,家喻户晓。与蜡烛、火把发光不同 ,萤火虫的光不是由于燃烧发热产生的 ,所以称为冷光。宋代科学家沈括经过深入系统研究 ,最早提出冷光分类标准 :一类是“磷”天然物质发光 ;一类是生物发光。现代科学证实 ,萤火虫的发光细胞中含有荧光素、荧光酶、三磷酸腺苷 (简写ATP)和金属镁离子 ,荧光素在荧光酶和镁离子的作用下 ,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化学反应 ,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电子转移的同时发生了能量的变化 ,并释放出荧光光子而发光。ATP中含有高能量的磷—氧键…  相似文献   
8.
由于胆固醇是诱发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疾病的罪魁祸首之一 ,因此人们对其有所恐惧 ,故有些人认为人体内胆固醇含量越低越好。其实 ,对于胆固醇的生理作用要一分为二。胆固醇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首先 ,胆固醇是人体组织结构、生命活动及新陈代谢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物质 ,它参与细胞和细胞膜的构成 ,对生物膜的透性、神经髓鞘的绝缘性能及保护细胞免受一些毒素的侵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其次 ,人体的免疫系统只有在胆固醇的协作下 ,才能完成其防御感染、自我稳定和免疫监视三大功能。另外 ,胆固醇还是机体合成类固醇激素的基本原料 ,这…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全世界公认的最早发明嫁接技术的国家。随着嫁接技术的不断发展,早已突破其传统的繁殖意义,而广泛应用于植物育种和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还可巧用嫁接技术,提高植物的观赏价值,绿化美化环境。现介绍数例如下:1人造连理树利用靠接法,就能培育成人工连理树,供人观赏。如北京故宫御花园和中南海里的连理柏,就是人工造成的,已成为著名的一景。美国加州有个“树木竞技场”,它由67种造型别致,千姿百态的木本植物嫁接而成,生趣盎然,令人眼花绽乱。2一木多花利用嫁接法能在一株砧木上嫁接多个品种。如山东荷泽赵楼村有一株嫁接了…  相似文献   
10.
永驻彩虹:葡萄牙濒临大西洋的小镇菲格伊拉有一宽达3.4英里的海滩。每当晴天午后4点钟左右,人们只要背对大海,面向陆地上空,即可看到拍岸的海涛水雾在太阳照射下,天空出现的一道彩虹,而且那彩虹永远是固定悬挂在同一位置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