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1篇
科学研究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貌是生态环境的产物,在内生能和外来能的作用下,加上生物特别是人类作用,改变和促进着地表形态的演化,使某一地域的地貌打上了该地域生态环境的鲜明印记;反过来,地貌又作用于生态环境,因为它是生态环境得以存在的固体表面,生态环境位于其上,它的性质和面貌必然受地貌面的作用。于是,地貌与生态环境这一对矛盾互相  相似文献   
2.
人与自然的关系自有人类以来就出现了,而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人类以其它动物所不具有的智慧和能力与自然进行斗争,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不断改造自己本身。虽然人类不能凭借人类自己的活动取消自然规律或创造自然规律,但可对自然规律的过程、强度和方向发生影响。随着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人类用新的生产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地区历史上自然条件很好,塬面宽阔平坦,沟壑很少,土壤肥沃,林草丰茂。因此,它成为我们民族的摇篮,农业生产的发祥地。但由于历代对自然资源的破坏,目前的黄土高原是荒山秃岭,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气候变坏,生产条件恶化,生产水平低,其恶果也影响到黄河下游。正如美国专家巴尔尼博士指出的。黄河流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这绝不是微血管破裂,而是动脉出血。因此,综合治理黄土高原地区,合理开发利用其自然资源,对改变大西北的自然环境和生产条件,对根治黄河,开发其水利资源,以及对黄河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全局的大事。  相似文献   
4.
汾河发源于宁武县管涔山麓的雷鸣寺泉,纵贯全省,流经太原、临汾两个盆地,至万荣县汇入黄河。其流域面积39471平方公里,全长675公里,是山西的最大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是25.9亿方,但含沙量高,年均每立方米含沙27.5公斤,径流季节变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临汾经济发展的优劣条件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临汾经济的几点措施与设想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的兴衰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山西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地区差异大;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复杂多样;光能、热量资源可以满足多种温带作物生长需要;生物资源繁多,有利于多种经营发展;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较好,便于以工补农。目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植被保护,土地存在潜在沙化危险;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水资源缺乏,人均水量列全  相似文献   
7.
一、目前,有些同志认为,历史上晋西北曾是林木茂盛的森林地带;也有些同志认为自更新世以来,气候干燥少雨,属于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晋西北的历史状况到底怎样呢? 根据地质部门资料,晋西北绝大部分地区复盖着风成黄土,黄土形成过程中,气候干冷和湿热交替变化较大。这由黄土中所夹的古土壤和剥蚀面以及不同地层中的次生黄  相似文献   
8.
解放三十多年来,山西和全国一样,为加速农业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了显著成绩,一九七九年比一九四九年农业总产值增长近三倍半。但是,由于农业经济政策和自然灾害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农业发展很不稳定,因而劳动生产率、人均占有水平、主要农产品商品率等,与全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现在,山西又担负着建设我园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任,这就必然要求加速农业的发展。不久前,王森  相似文献   
9.
山西由于季风气候、地理位置和下垫面等条件影响,降水偏少、蒸腾力强,致使水资源和降水时、空分布有明显差异,异区同枯、同丰现象并存,调功能立不足,因而历史上旱、洪灾害濒出,应以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予以调配。  相似文献   
10.
山西洪洞历山先民聚落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洞历山聚落是先民们在我国气候最适宜期生活于黄土残塬区的遗存,由房屋建筑、骨器、石器特点及灰坑中发现的陶片(器)推测,当是龙山文化的晚期,相当于尧舜禹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