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教育   47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高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价值取向及其途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高等职业院校课堂教学层面,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两类活动。但两者不是主从关系,也非简单的叠加,而是交互作用,动态生成,并融为一体的过程。随着教育实践与研究的深入,尤其是主体教育、现代学习论等相关理论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其展开方式越来越呈现出独特的价值。因此,我们不妨通过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价值取向及其途径加以研究,积极探求高等职业院校  相似文献   
3.
关于职教集团基本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一、内涵与特质 1.问题的起因.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职业教育为应对经济世界的根本性变化,积极寻求组织形态变革和制度创新,以一校或几校为主导,以相关院校和合作企业为主体,以行政区域或行业领域为边界,以促进职教资源优化配置为原则,以"利益共赢"为目的,以专业和课程产品等为纽带,逐步形成了职教集团的基本框架.从其发展进程来看,早期主要着眼于教学的联系,以职业院校自身发展为出发点,成员间链接方式单一,与企业的合作呈单向性;随着实践的深入,职教集团发展的重心逐步走向与市场的联系和竞争的联系,以此作为其获取竞争优势的组织基础,职业院校与企业双向互动,专业链接逐渐延长和拓展,从而开辟了职业教育组织创新的新环境和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深入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职业教育特色发展的内生需要。当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存在着上下脱节现象,在部分学校难以切实推行,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没有找到改革的着力点。为此,需要一个传播和推行课程改革的中间力量,而切实有效的省级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就是一个系统化的中间力量,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转化力。  相似文献   
5.
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展示了科教兴国战略举措下的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岗位上经过多年艰苦努力获得的创造性成果,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严谨笃学、教学改革、探索研究精神的真实写照。职教界在本次获奖项目中异彩纷呈,特别是江苏职教人更是体现了"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江苏精神,取得了多项一等奖、二等奖,本刊将陆续刊登他们的成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提升质量,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核心内涵,是职业学校实现战略性转移的重大命题,也是社会,特别是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迫切要求.提升质量的关键在于课程教学改革,并在课改要义、推进策略和制度安排上达成共识. 从职场工作到学校学习再到职场工作的循环,构成了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两条基本的"道".  相似文献   
7.
<正>主要创新点:1.建立了大赛与专业技能教学改革双向反馈的促进机制一是将大赛项目承载的技术规范、岗位要求以及参赛选手的得失情况动态反馈到教学环节,指导教师瞄准专业技能教学的"短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方式,促进产教深度融合,真正做到"以赛促改",实现了大赛教学价值的本质回归。二是"共建、共享、共生"的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9.
王晨  黄曼  马成荣 《科技通报》2019,35(10):171-175
珠三角地区的软土具有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等特性,对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本文以珠三角公路隧道深基坑工程为背景,釆用岩土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TS对该工程的开挖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地层参数对软土深基坑变形的敏感度。研究结果表明:地层的弹性模量变化对基坑变形最为敏感,其次为内摩擦角,粘聚力的敏感度最低,数值计算结果为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提供了指导性建议,同时还为类似工程的敏感性分析问题提供了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阐述,确立不同于资格概念的能力概念;建立“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工作任务分析与课程分析技术;形成“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框架性结构。在此基础上,对形成的“模块化”课程形态特征加以分析,从而为有效地解决“德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渗透、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嵌入、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的整合”,提供一个可供操作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