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体育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马泓波 《教育史研究》2009,(4):29-34,71
通过对相关分散的资料搜集、探研,对宋金时期陕西官学的具体要素加以细致考察,了解诸如宋金时期陕西官学有哪些?是否府、州、军、县都设有学校?这些学校由谁创建、为何创建?是大学,还是小学?学生人数有多少?学习哪些科目?学校规模有多大?学田、藏书情况如何等等问题。通过这些微观要素的考察,形成对宋金时期陕西官学的基本认识,并可以更恰当地分析其在全国教育发展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宋代法律在由中央到地方的颁布过程中,大体可分由中央官府到地方官府、地方官府到民间两个步骤。在官府之间,有雕印、手抄、雕印与手抄同时并行三种方式;而从地方官府到民间,则主要有宣读于民、粉壁晓示与张贴文榜、刻碑石等形式。这些方式形态各异,各有特点,各有利弊。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宋代法律得以顺利下达,为地方司法及百姓习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相似文献   
3.
宋代非常重视法制建设。就立法而言,成果丰硕,形式广泛。立法过程中除了中央的努力外,地方官员的作用也功不可没,他们在提议立法、为立法做资料准备、指出现行法的弊端、在新法试用期提出修改意见、在新法正式实施后发现问题再提出建议这五个立法环节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宋代蹴鞠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宋前蹴鞠简况   “蹴鞠”一词,最早载于《史记·苏秦列传》,苏秦游说齐宣王时形容临:“临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蹋鞠者。”“蹋”即“蹴”,踢的意思。“鞠”,球,即古代的足球。   汉代的《西京杂记》、《盐铁论》、《蹴鞠新书》、《刘向别录》中都有关于蹴鞠的记载。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蹴鞠之习依旧流行未衰。   唐代时,蹴鞠仍是一项很普遍的运动,杜甫有诗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风俗同”。但是,却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有三:   ( 1)有了充气的球:《宋朝事实类苑》中载:“颜师古注霍去…  相似文献   
5.
在新千年到来之际,史学工作者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挑战.但求真与实现史学的社会效益仍是他们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6.
宋金时期陕西境内各地区官学规模大小不等,发展并不均衡。究其原因,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影响了学校分布的均衡性,受到战争不同程度的冲击形成了地域文化的差异、文化背景的差异,也造成了教育发展的不一致性,而地方官员的素质与情趣也是影响学校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