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对《诗经》中的“有·形”句式和形容词重言及它们的不同之处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高其良 《天中学刊》1999,14(4):49-50,57
一、陷入因境的古代汉语教学古代汉语教学的革命是以1961年王力先生主编的四卷本教材《古代汉语》的问世为标志的。在此之前的古代汉语教学,从辛亥革命前的死记硬背式,到解放前后的常识、文选分离式,使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日益沉浸于浩翰的古籍之中去摸索着学习,其效果自然是事倍功半的。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的出版,可以说给古代汉语教学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这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的革命上。这部教材体现出来的教学方法是将古代汉语的感性知识(文选)同理性知识(常识)结合起来,既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文,使学生具有比较…  相似文献   
3.
运用劳动-耕地比例法估算了从1978年到2008年的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并且预测了剩余劳动力数量的变化趋势,文章指出,强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是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的根本出路,而加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应建立合理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假借述略     
假借是一种据音用字的方法.它的产生使得汉字在初始阶段能够完成记录汉语的任务。这虽然人们的书面交际带来混乱,但也直接促进了大量的形声字的产生。而且,假借用字的原则为汉字的音化定下了基调──汉字的形体具有表意兼表音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一、李词的情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女词人,现存词作四十余首。她的词作有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并以此受到历代读者的推崇。(一)李清照的生活基础李清照出生在一个仕宦之家,父亲李格非是一个能文的官吏,擅古文,官至礼部员外郎。母亲是状元王振拱的孙女,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善于作词作文章。因此,李清照生活的那个家庭文学气氛是浓厚的。南宋王灼《碧鸡漫志》说她“自少便有诗名,才力华赡”,这除了她自己的艺术天才外,也深  相似文献   
6.
高其良 《天中学刊》2000,15(3):111-113
高中语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2版)文言文注释的准确性与科学性是不容置疑的。然而白玉微瑕的是,有些注释或释义有误,或表述不确,或语法分析欠妥。这无疑对高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形成误导。笔者将有上述问题的例子整理出若干,予以纠正,以期使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更加完善。不妥之处,敬请同行与专家指正。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注:可使报秦者:可叫他去回复秦国的。此注训“使”为“叫”,训“者”为“的”,显然是因不明该句内部语法结构而解释有误。“人可使报秦者”是一个定语后置结构,“使”为“出使”义,“者”…  相似文献   
7.
郭锡良等人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在编写体例、文选注释等方面有一些不足和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古代汉语中,由于“以”的词性的不同,它和动词“为”的组合和搭配表示出了极复杂的关系和意义。本文拟就对“以……为”这一形态标志所表示的内容及其内部结构关系进行一番探讨,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9.
关于“六书”性质,古有班固的造字之法之说,延至清代,四体二用之说兴盛,影响至今。但从远古的教字规律出发进行探讨,可以得出“六书”的性质是关于汉字形体结构理论的结论;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对“六书”的排列,并非其文字观的反映,而是他哲学思想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0.
一位老新闻工作者,退休后仍不停地写作耕耘,最后在为部队修改典型材料的过程中,突发心肌梗塞,溘然长逝在工作岗位上,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到最后一息,他就是原懈放军报》记者、原昆明军区《国防战士》报社副社长.某集团军调研员采瑞华同志。在为他举行的遗体告别仪式上,从白发苍苍的老将军,到年育的干部战士,从军报、军区报社和部队派来的代表,到地方新闻工作者,350多人怀着极其沉痛而又惋惜的心情,向这位辛勤笔耕一生而过早去世的革命战士告别。吊唁大厅里,军内外单位和个人送的对多个花圈、挽律,一层层挂满了厅堂。84岁高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