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秦汉时期是广东开发的初期阶段,在广东古代开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不仅是广东地区进入封建社会的开始,而且是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以及经济初步开发的时期.秦汉时期的初步开发,为广东后来的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珠江三角洲与海南岛同属开发较晚,在明清时期变化显著的地区,但两地相比,经济发展的差异甚大.前者在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和社会形态诸方面都跨入全国先进之列,后者却仍处于较落后的状态.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交通、土壤、气候等地理自然条件的有别,另一原因是两地赋税负担的不同.此外,封建统治者实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也是海南岛经济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清代前期的佛山义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东佛山是我国明清时期四大名镇之一.它以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而名闻遐迩;其为赈灾而设的清代义仓,亦颇具特色.对于清代前期佛山义仓的性质和作用,曾引起学术界一些同志的注意,但大多未能与当时正在成长中的资本主义萌芽有机地联系起来考察,而对《佛山义仓总录》(佛山市博物馆藏)等重要原始材料也罕加引证,成为美中不足的地方.在此,本人不揣谫陋,微陈管窥之见.一 佛山义仓的建立佛山义仓建于清代乾隆末年,它是在乡绅们的筹捐下,承历代之制而建的.义仓之名起自隋.而关于积蓄备荒的思想,则早在《周礼》、《管子》等文献中已有记载.东汉时就有“丰富之家,各出义谷,助官禀贷”,从而使“荒民获全”;北齐河清年间,又有富人仓,各出义租蓄积,以备水旱.此可说是义仓之端.至隋文帝开皇三年,度支尚书长孙平“见天下川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自此,义仓成制度化,为历代所沿袭.唐贞观年间,尚书左丞戴胄上言:“自王公以下,计垦田,秋熟所在为义仓,岁凶以给民”.太宗乃诏:  相似文献   
4.
古代粤北经济地位起落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粤北经济曾一度处于岭南之先,延至明清时期,却远远落后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岭南较落后的地区之一.其领先,在于受中原经济文化影响较早,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及为官者的积极作用.其下降,在于受地理环境的制约,人们缺乏商品意识,没有适时造就商品经济的架构,对自然环境的改造缺少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5.
我校历史系受教育部推荐的十院校《中国古代史》教材编写组的委托,与广东省民族研究所和广东民族学院政史系联合主办了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学术讨论会.讨论会于1984年12月21日至25日在我校学术交流中心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二十个省、市、自治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新闻出版单位的专家、教授、教学科研工作者、编辑人员共一百多人.其中包括汉族、满族、维吾尔族、壮族、瑶族、黎族和土家族等各民族的代表.这次会议是继1981年北京香山座谈会后,第二次讨论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的全国性学术会议.鉴于香山座谈会讨论和初步解决了历史上的中国和历史上中国民族关系的主流两大问题,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定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