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返回“体验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效学习必须返回学习的原始状态,重新恢复知识与身体、知识与情感、知识与活动的本原关系。恢复知识与"身体"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亲身"尝试错误,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尝试错误;恢复知识与情感的关系的目的在于:使学习项目本身有意义,让学生"热情求知",让学生成为"当事人";恢复知识与"活动"的关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标教学实验发端于1984年上海市开展的平面几何目标分类研究[1]。自1986年出版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布卢姆掌握学习论文集》以及美国学者布卢姆(Bloom,B.)应邀来华讲学之后,中国教育界迅速掀起学习和应用目标教学理论的热潮。  相似文献   
3.
学前教育要实现普及、普惠、高质量发展,就离不开高质量的师资培养。文章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为例,阐述了如何以专业建设促进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构建高质量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机制,即精准定位,扩大规模与质量提升双轮驱动;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促进专业建设内涵发展;以协同培养为保障,整合资源,构建“一核四翼”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4.
高中阶段教育走向大众化和普及化的过程,就是如何实施合理的"分流教育"的过程。分流定向教育与学生多元发展可能性之间以及升学与就业之间的矛盾解决,不仅要与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教育制度设计相关,而且要与个人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这可以说是推动世界各国高中阶段教育改革的主要动因之一。"综合高中"似乎能够较理想地解决高中教育阶段的既有矛盾,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要。表面看来,我国综合高中教育作为一种强化"普职融通"的教育模式而存在,实质上,综合高中教育是对教育公平以及"全人"培养理想的追求。基于我国综合高中的发展演变历程及其功能定位分析,可以透视出综合高中模式选择与课程取向的合理化追求。  相似文献   
5.
中外教育史上对于惩罚大致有三种态度:一是赞成惩罚,二是反对惩罚,三是简单而含糊地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实质是回避惩罚。对惩罚究竟应持何种态度,这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本文仅就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对惩罚的看法作些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人类教育的初始阶段,往往从模仿和记忆开始。东方人如此,在早期的希腊教育中也很盛行。导致“接受学习”向“发现学习”发生转换的标志性事件是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感觉”和“情感”的重视。“发现学习”与“情境教学”的前提性理念是重视儿童的“感觉经验”以及儿童的“兴趣需要”。培根、夸美纽斯等人提升了“感觉”、“经验”的价值,其教育理想建立在经验论基础之上;而卢梭、裴斯泰罗齐、福禄培尔等人使儿童的“情感”备受关注,他们的教育理想建立在“情感教育”(或“人格教育”)基础之上。20世纪初杜威将“感觉”(杜威将之发展为“经验”、“做中学”、“思雏五步法”)和“情感”(杜威将之发展为“儿童需要”、“儿童中心”)两个主题一起纳入他的“经验教学论”(或称之为“经验课程论”、“体验课程论”)中。  相似文献   
7.
某种学习方式能够被开发出来并在学校教育中流行,往往经历了长久的教育实践探索。这些基本的学习方式,大体上可以分为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或发现学习)两类。前者强调教师直接把知识结论传递给学生,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的教学形态;后者强调由学生自己发现知识结论,强调的是让学生在发现、探究的过程中领会学习的方法、体验探索的欢乐。  相似文献   
8.
由斯登豪斯主持的“人文课程研究”作为一项经典性行动研究案例,在教育领域持续不断引起人们的兴趣。它不仅使得行动研究在英国复兴,而且发展出一种以“过程模式”著称的课程开发模式,同时,它提出的“教师成为研究者”、“研究作为教学的基础”等观念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9.
课程资源建设问题更多地指向教师课程实施过程,强调教师课程资源意识的确立和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农村中小学课程资源建设的困境在于学校优质资源的匮乏。农村中小学课程资源建设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在学校办学条件差,图书设备设施不足,社区资源等校内外物质资源的匮乏;二是表现为人力课程资源开发能力不足。农村中小学课程资源建设需要借助教育信息技术丰富课程物质资源,借助校本教研制度培育教师专业精神、提升教师专业智慧与课程资源开发能力。  相似文献   
10.
强调“创造”教学思想及教学实践在中国教育史上由来已久.明确倡导“创造教育教学”并付诸实践者至少在20世纪30年代已经出现.80年代初创造教学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影响较大的创造教学实验有:上海市和田路小学、北京市香厂路小学等学校进行的“课外活动”式创造教学实验;北京161中学刘文明,天津市上海道小学赵植檀,山东省“双序结合整体教改实验”创造活动课题组张景焕等人进行的“创造课”教学实验;陕西师大张熊飞主持的“诱思探究教学”实验;北京市朝阳区幸福村中心小学马芯兰的“四性教学法”实验;广州星海音乐学院赵宋光组织的“综合构建数学教学新体系”实验;天津市教科院科张武升等人主持的“创造性思维与个性教学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