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教的消灾祈祥法术在文学巨著《红楼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贾府,无论主子或奴婢,有的佩戴护身符欲消灾避祸,“仙寿恒昌”;有的炼丹烧汞欲升为神仙;有的打醮设道场欲解除冤孽;有的作法欲诅咒他人等。然而,那些欲消灾者病缠身,欲成仙者命早亡,欲害人者先害己,落了个烟消云散的悲惨结局,无不笼罩着浓重的“悲凉之雾”。撩起悲凉的雾纱,可以窥探出曹雪芹无望找到“补天”良策的苦闷彷徨心情。曲曲悲歌实际是曹雪芹对道教信仰法术进行否定的形象化的“宣泄和标示”。  相似文献   
2.
民俗生活对曲艺的影响是深刻的、全面的,关系是天然融合的。民俗生活促成了曲艺的不同曲种和风格;曲艺依赖于民俗生活,反映民俗生活;民俗生活蕴涵着民众的心理需要,体现着民众的道德行为;曲艺表现出来的高尚道德行为对民众心理素质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曲艺学以民俗语言为载体,明白如话,古朴自然,呈现出口头性、白描化、形象性、叙事性等特征,带着土腥味儿的修辞,精妙绝伦,俗中透奇;看似不符合语法规范的超常搭配,却使人心领神会,令人拍案叫绝;惯用语的运用和游戏字隐晦语言的渗透,更是幽默风趣,极具表现力。这充分表现出河南曲艺学民俗语言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4.
高梓梅 《红领巾》2005,(2):123-125
鬼魂托梦的故事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俯拾即是,其神秘怪诞的色彩不知迎合了多少读者的猎奇心理.从故事本身看,托梦的原因大都是为了结生前的不了情.情本是人感应外物的自然产物,但在古代社会,情渐渐被维护封建礼教的思想家们所扼杀,造成无数情殇.文学家则针对这种社会现象,用鬼魂托梦的形式,曲折地歌颂人间真情.  相似文献   
5.
中专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听、说能力的提高能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口语交际在现实社会中的运用异常广泛,为适应社会的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听说的训练,打好口语交际的基础;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学习文学作品中人物交际时遵循的原则,掌握其交际方式,教给学生以交际技巧,提高说话艺术,学会交际,毕业后,能游刃于社会之中。  相似文献   
6.
初、高中语文教材选入的鲁迅小说 ,大都作为重点讲授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通过对人物命运的分析 ,揭露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 ,显示文章的主旨。但若通过小说所反映的旧中国浙东一带浓厚的民俗习惯 ,通过民俗的视角切入、分析民俗事项的特征 ,以揭示人物命运的文化根源来感悟学生 ,更符合文学接受的一般规律。一、分析民俗事项的愚昧性 ,以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民俗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 ,“乃是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具有时代相习的传承性事象 (包括愿望和行为 ) ,”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由于民俗传统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7.
诸葛亮的《出师表》以缅怀先主知遇之恩和决心兴汉讨贼的虔诚心态,透辟地论析了三国鼎立的时局,提出了出师伐魏的种种理由,阐明了内心深处对后主不善治国的忧虑,陈述了多年来为复兴汉室辅佐二主所付出的艰辛,表达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坚毅精神和耿耿忠心。  相似文献   
8.
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要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创造能力;二要唤起学生主体意识,发展学生个性;三要让学生说“不”,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四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改革单一的思考模式。  相似文献   
9.
汉画中的牛郎织女画像彰显的虽是神话故事瞬间的一个画面,但画面上的人物、动物、星象等具备了符号学的象征意义,而符号又源于现实,属于“隐喻思维”,它隐喻着汉代农民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彰显出汉代农民对社会地位及婚姻自由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作家写文,大都体现一种观念,一种思想,然而《聊斋志异》中的魂灵故事体现的思想则是复杂的,细品味它与佛儒思想的糅合,从《聂小倩》、《席方平》、《林四娘》等魂灵故事看,佛教思想占主导地位,但又不同于西方佛教思想,这种佛儒糅合的思想与中国佛教思想相吻合,但更有它独特的地方,笔者称它的蒲松龄的中国佛教思想,这种思想的形成与作者人的生经历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