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综合类   1篇
  2010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现代汉语词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出现了大量的新生词语。从构词方式、词义及承载的信息社会文化信息角度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可更清晰地一窥现代汉语新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从“误读”浅说外国文学经典名篇的接受和鉴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部作品经历反复的探讨、研究、争论 ,在本国、本民族、本时代的读者和研究者中 ,可能会得到一种共识的评价 ,但在别国 ,在其他民族 ,在以后的岁月里被接受和鉴赏时 ,会产生“误读”。“误读”赋予文学作品新的意义 ,作品的价值及其魅力在无穷尽的“误读”中生成、延续和发展。可以说 ,文学作品经典名篇的生命力就在于无限的“误读”之中。但是 ,“误读”之间有价值层面上的区别 ,有些“误读”是由于接受者的视野和审美经验的局限 ,没有达到对审美客体的本质内涵的正确理解 ,是真正的误读。  相似文献   
3.
近代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梁启超的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新民德”、“开民智”、“鼓民力”,受其影响,近代中国儿童文学观念初步形成。在创作中,儿童的独立人格受到空前重视,出现了为儿童创作、为儿童翻译的作家和作品。从此,开始了近代儿童文学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4.
的确!《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看起来仅仅是一部少年读物,但寻根究底,它却对美国南北战争以前的南方腐朽文明作出了透彻的分析。在这部作品中,马克·吐温这个“以密西西比河为家的人”,把生活于偏僻乡村的小主人公——哈克,也带到了密西西比那澎湃奔腾的大河之上,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