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6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本刊讯2016年1月29日晚,《中学语文》读者群举办了一场以"如何评价课堂效率"为话题的在线研讨活动。本次研讨从晚上八点开始,研讨时间长达两小时。本次邀请的主讲嘉宾阵容实力雄厚,三位嘉宾老师从不同的视角对"如何评价课堂效率"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在交流碰撞中给大家很多启发。整个研讨过程中,群友热情参与,畅所欲言,研讨氛围融洽而热烈,取得了良好的网络研讨实效。研讨首先由特级教师范维胜开讲,针对话题他提出以下要点:目标简明、结构简单、方法朴实、教师省力、学生卖力、成绩优秀。并重点阐述课堂结构与课堂教学方法,强调了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既直指教  相似文献   
2.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到以下情形:a、在填鸭式教学中,由于课堂节奏平板缓慢,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老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b、在串问式教学中,课堂节奏呈无规律的急促跳跃,课堂气氛热闹(非活跃),教师频频发问,学生心猿意马;c、在练习式教学中,课堂节奏毫无起伏,也使得课堂气氛沉寂难耐,  相似文献   
3.
《济南的冬天》不以鲜亮的色彩和工笔细描取胜,而以素雅的笔法简笔勾勒出济南冬天的精、气、神、貌,可以说是大家手笔的小水墨画,这正是“以大观小”的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取景方法。作者高居云天俯瞰大地,对济南的山与城作了简笔写意,尺幅百里,纤毫毕现。文中的“小”字极富情趣和意蕴。在老舍笔下,偌大的济南城成了“小摇篮”(我未曾去过济南,但作为历史名城恐不至于如此秀气),自然周围环绕的也就是“小山”了,下的雪也是“小雪”(这还不够,又以“济南是受不了大雪的”作对比,突出“小”的韵致),而雪后秀气的小山上卧着的是“小村庄”,此景便…  相似文献   
4.
送行离别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无可避免的场景,因此离情别意也成了历代文人骚客咏叹的永恒主题,尤其是诗歌创作的送别诗,无论哪个时代,各类诗体中都占有相当的比重。据笔者粗略统计,中小学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中的送别诗占课本所选诗的五分之一,因此如何欣赏送别诗自然应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清代美学家王国维曾言“一切景语皆情语”,而诗歌的意境正是情与景的有机交融。因此欣赏送别诗的意境也就无可避免地要结合分析诗人所创设的送别情景,也就必须突出鉴赏诗人写景的艺术手法。尽管义务教材中的送别诗的品位、风格、情境各异,但均可谓上…  相似文献   
5.
色彩与动感的完美结合是诗歌创作中的造境艺术所遵循的一条美学原则。运用这一原则使诗歌意象间实现完美的组合,同时也体现出诗歌语言在表达上的凝练、跳跃、含蓄的美学特征,营构出美妙的意境。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以这一原则苦吟推敲出的名句也是脍炙人口的。如:“红杏枝头春意闹”(宋代宋祁《玉楼春》),着意于“闹”的动感特征,写出杏枝红花怒发,春意盎然,传神地将浓郁的春意点染得生动别致,令人神往。在这鲜艳的色彩中,充满活力的“闹”给人以广阔的想像空间,正如“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其色彩和动感的和谐搭配…  相似文献   
6.
《土地的誓言》是端木蕻良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火一样炽热的语言表达了对乡土的眷恋及失去家园的炽痛,并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献身的信念。本文的标题较为独特,值得推究,从字面来看是一个偏正短语,重心理当是“誓言”,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对标题的解读是:“这一标题应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为了佐证这一推断,文中又引朱德所写《母亲的回忆》,认为标题的含义应是“关于母亲的回忆”而不是“母亲自身的回忆”。由此推断端木蕻良所以如此表达,“估计是在不影响意思表达的前提下力求简洁,况且本文…  相似文献   
7.
周四的早晨,我和往常一样,迈着轻松而稳健的步伐,满面春风地走进教室。随着班长的一声“起立”,我与孩子们互致问候的同时,也以目光向每一位同学致意。我发现前排的钱宇航同学却神情怪异地冲我一笑,并伸出大拇指向我示意。  相似文献   
8.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