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信息社会中,人们的时间倾向性是将来。人们必须学会如何根据现在预测未来。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能掌握发展趋势,而不再听任摆布,我们就能向未来学习”。[1]因此,在现代社会中,真正的教学是“向未来学习”的教学。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个性健全发展的人“向过去学习”的教育教学或旨在培养“理性的人”,或旨在培养“民主社会的公民”,或旨在培养“智力的卓越性”,这些都是残缺的教育教学。这样的教学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的缺失,对文化遗产珍惜之心的缺失;导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而缺乏开拓性、创造性;导致了学生考虑问题脱离实际,…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教育目标,班主任要研究和采用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主要的方法是,在通过“望、闻.问、切”全面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运用目标激励、师爱感染、暗示等方法进行科学的教育与管理。  相似文献   
3.
“在信息社会中,人们的时间倾向性是将来。人们必须学会如何根据现在预测未来。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能掌握发展趋势,而不再听任摆布,我们就能向未来学习”。因此,在现代社会中,真正的教学是“向未来学习”的教学。  相似文献   
4.
一、导言和理论背景 新世纪远程开放教育中,研究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模式的多,研究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的少.  相似文献   
5.
坚持以人为本是高校学生工作时代精神的体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学生工作应注意克服过于注重社会发展需要、注重管理者权威、注重硬性管理的片面性,树立育人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完善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6.
7.
一、可持续发展观和语文教学整体性的理论基础1987年第 4 2届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提交的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的需求 ,又不危及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这种新的思想观念是一种新的发展观 ,新的伦理观和新的时空观 ,更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一 )它强调的是人和自然的和谐 ,是保护自然的能力和征服自然的能力的同步发展。1994年联合国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行动纲领》中又指出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人 ,人是发展的中心和动力 ,也是最终目标。发展取决于人的价值观。“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目标…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就是从培养学生用词、造句、构思、立意、选材和写法等多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在这里我仅从修辞的创新来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学习经济"的时代.当时代要求人与其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和谐共处的时候,当时代要求学科文化向生活世界回归并与"大众文化"融合的时候,当时代要求人格整体发展的时候,现代教育中教与学关系的改革就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9.
一、何为叩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这是孔子著名的教育格言,它揭示了孔子最重要的教学原则———学思并重。孔子还指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这里,孔子点明在“学”和“思”中间有个关键的环节“问”。这个“问”是沟通学和思的桥梁;古人还说:“为弟子讲授,必时时请问之,令其善疑,诱其审问。”(王筠《教童子法》)。“切问”和“善疑”之间的关系反映了问的方式多种,对待问的态度多样,这是教和学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关于两者的关系,尤其是关于孔子的“问”的艺术,《学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