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科学研究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魏喜武 《物理教师》2006,27(11):52-52
题目:天空有近似等高的浓云层.为了测量云层的高度,在水平地面上与观测者的距离为d=3.0km处进行一次爆炸,观测者听到由空气直接传来的爆炸声和云层反射来的爆炸声时间相差Δt=6.0s.试估算云层下表面的高度.已知空气中的声速v=13km/s.解答:如图1,A表示爆炸处,O表示观测者所在处,  相似文献   
2.
杠杆可以是硬棒,也可以是柔软的绳索,只要在杠杆平衡时,没有形变,就都可以看成杠杆。杠杆平衡时的支点既可以选在杠杆上,也可以选在杠杆外。通过对杠杆以及杠杆支点定义的拓展,可以解决很多人们认为无法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电场中某点电场强度的大小,可以用垂直穿过单位面积电场线的疏密程度表示,也可以由试探电荷所受的力与试探点电荷带电量的比值来表示。把这两种表示电场强弱的方法结合起来,经过推理,就可以得出库仑定律。  相似文献   
4.
魏喜武 《物理教师》2000,21(1):15-15
比热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学生需要认识的第一个带有复合单位的物理量,教学难度较大.为降低教学难度,现新课本(华东版)首先以“同一种物质(水)在质量相同、温度变化相等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相等”的知识作为铺垫,然后再通过演示不同物质(水和煤油),在质量相同、温度变化相等时,它们分别吸收的热量不等的现象,进而引入比热概念的. 关于引入比热概念的实验,一度曾成为教学讨论的热点,全国多家中学物理教学刊物先后发表过数十篇文章,但由于这些文章都没有很好地控制分离的量,再加上有些装置过于繁琐,教学效果并…  相似文献   
5.
发光体发出的光线斜射到一块厚厚的玻璃上,发生两次折射后,可以形成第一个虚像;光线从玻璃斜射到空气中,在发生折射的同时还要发生反射,反射光线在玻璃中再反射一次就要折射到空气中,形成第二个虚像,所以透过玻璃可以看到两个太阳。漂浮物沾上云层中的水汽后,就形成了透明的云层,相当于一块厚玻璃,透过云层也可以看到两个太阳。  相似文献   
6.
植树造林作用的模拟实验安徽宣州市沈村中学(242056)魏喜武初一《生物》很多章节从不同的知识角度阐述了植树造林的作用,总结起来,大抵有以下几点:1.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稳定了空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使动植物能和谐地生存、发展;并把从古到今的一些太阳能储存...  相似文献   
7.
杠杆的装置不同,机械效率会有所变化,可以小于1,还可以大于1。我国古代使用桔槔提水,充分利用了杠杆、水桶等的重力势能,能使桔槔的机械效率接近1。  相似文献   
8.
有一道经常出现的初中物理竞赛题:怎样测量篮球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时地面对篮球的最大弹力?  相似文献   
9.
1 声音传播实验的改进 现行义务教育华东版课本在演示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时,要用到价格昂贵的抽气机,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很难做成。笔者在教学中,购置几只气球,配合一些常用仪器,也能达到同样的演示效果。  相似文献   
10.
题目(2012年全国大纲卷第12题):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E在边AB上,点F在边BC上,AE=BF=3/7,动点P从E出发沿直线向F运动,每当碰到正方形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点P第一次碰到E时,P与正方形的边碰撞的次数为 A.16 B.14 C.12 D.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