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善与恶并存于心中,因此"性本善"与"性本恶"也常常成为人们辩论的话题. 性善、性恶临界于一念,一念临界于人们的意识,意识源于平时的修炼.  相似文献   
2.
在常态下,我们阅读一篇文章,首先注意的大概都是文章的标题。标题是作者的第一声呼唤。同文章的思想内容一样,也是作者心血凝聚的产物。可以说,标题最直接地透露了文章最重要的信息。因此,在正常的阅读教学流程中,引导学生仔细体会标题,并由此人手带着推测去读文章,是尽快走进文本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4.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共编入鲁迅的章7篇,分别是《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孔乙己》。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课本选人的鲁迅章也是7篇,分别是《(呐喊)自序》《祝福》《拿来主义》《记念刘和珍君》《灯下漫笔》《药》《阿正Q传》。[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2002年高考结束后,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邀请著名作家魏明伦按照当年的高考题目及要求写一篇作文,看看语文教师能给多少分。魏先生写了一篇题为《考场思考》的“应试作文”,结果得到的评价是:“文章是好文章,可以打满分;但作为应试作文跑题了,应得低分。”“文学作品与高考之间毕竟有一定差距,魏明伦虽然文采飞扬,思路创新,但今年高考作文话题为‘心灵的选择’,着眼点在‘选择’上,而魏的作文通篇都是对心灵的思考,到最后也没有作出明确的选择,显然扣题不紧,我给22分。”(2002年7月21日《文摘报》)无独有偶,2003年高考评卷结束不久,就…  相似文献   
6.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在春光明媚、万物勃发之时,诗人不是像常人一样趋鹜于万紫千红的繁华处争春赏光,而是独步于幽静朴拙的山涧边寻闲探幽。涧边绿草,惹人怜爱。这种心绪,不为诗人所独有,王安石“绿阴幽草胜花时”(《初夏即事》)即道出了类似  相似文献   
7.
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我们经常要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结合上下文意来推断一些词语的意思。掌握一些常用的推断方法,对我们解答试题会有很大帮助。1.根据字形推断词义。如:(1)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家中窥见(这种情形)的人,都诧异惊愕,不能猜测(我)的意图。(2006年江西卷)  相似文献   
8.
不少同学作文时总觉得无话可写,或者虽然写了很多.但缺乏内涵和深度。这是不会对材料进行分析和感悟.或分析不透彻、感悟不深刻的缘故。下面结合具体例子.谈谈几种常用的分析和感悟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不知从何时起,高考作文似乎成了一种新的“文体”,产生了某种“独特性”,有了自己的“行规”“招式”和“套路”,日益模式化、公式化,甚至拥有某种可操作性,从而距离写作自身的规律越来越远。这种作文大致有这样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0.
在春光明媚、万物勃发之时,诗人不是像常人一样趋鹜于万紫千红的繁华处争春赏光,而是独步于幽静朴拙的山涧边寻闲探幽。涧边绿草,惹人怜爱。这种心绪,不为诗人所独有,王安石“绿阴幽草胜花时”(《初夏即事》)即道出了类似的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