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文化基础薄弱,思想意识落后,人际关系紧张,许多人就称他们为“问题学生”,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学生”,采取怎样的教育策略,使这些弱苗也能健康成长?笔者认为归因理论在转化职专“问题学生”方面会给广大教师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主体性是主体在主客体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本质属性.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以便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调动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并确立自身的主体意识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