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案例1:一师附小有三个学生共同研究了一个少儿创意课题《城市中小学上下学时段车辆拥堵的分析与对策》,他们从校门口放学时发现问题,到调查分析研究各种成因,最后提出合理化的一系列建议和举措,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采纳。这项课题获中国少年科学研究一等奖,学生获中国科学院小院士。  相似文献   
2.
鲁慧茹 《上海教育》2013,(4):125-125
今天的课堂,我们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努力做到目中有人,学生的学习发展是第一位的。“一切为了孩子”是愉快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我们一师附小办学的灵魂。综观目前的课堂教学,有两大问题亟待改进:一是如何让教师少讲,使学生多参与、多体验;二是如何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实实在在,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上下工夫,真正做到减负增效有收获。要达到这两个目标,我们认为必须要有针对性的措施跟进,要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以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起点,从而使课堂有真正的改变,使教学有质量的提升。这几年我们在静安区教育局的支持下,在愉快教育研究所的指导下,把课堂教学的改革聚焦在愉快教育理念下“学习设计”的研究和实践上。  相似文献   
3.
鲁慧茹 《上海教育》2012,(Z1):68-69
<正>"瑞雪映春城,喜雨润明珠"。当2006年的沪上冬雨与北国白雪南北辉映之际,东北师大附中明珠学校的千余名师生行程万里、远赴上海,在上海近郊的东方绿舟进行了为期10天,以"走进社会,体验生活,丰富情感,提升能力"为主题的赴上海社会实践活动。自此,东北师大附中明珠学校赴上海社会实践活动正式拉开序幕,东方绿舟也成为东北师大附中明珠学校以"生命教育"理念为指导,开展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基地。  相似文献   
4.
鲁慧茹 《上海教育》2006,(12B):49-49
健全制度,实化研究,是提高校小培训质量的保障。我们把“研究、实践、反思、互动、共享”作为开展校本培训的核心理念,加强教研组的建设,以此作为对全体教师的具体而实在的校本培训。  相似文献   
5.
鲁慧茹 《上海教育》2011,(14):38-38
在新时期教育转型背景下,一师附小把教研重点从重在组织常规教学活动转为重在培育研究状态,尤其是理念更新与文化再造,把教研内容从强调共性和统一转为强调开放和差异,把教研方式从自上而下转为按发展需要的多种形态,把教研主体从教研组长为主角转为所有教师且强调学科教师的交叉合作等。我们对提高教研活动效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鲁慧茹 《现代教学》2011,(7):151-152
通过30年的愉快教育实验,我校的办学宗旨得到进一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拥有幸福的童年,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如何促进愉快教育的深化,我们认为应该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将教改的核心内容融入愉快教育的内涵,即为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7.
又是一个教师节。今年的9月10日,是我国第20个教师节。照例,政府要表彰各类先进,媒体要宣传报道相关的教师节活动,教师会收到来自方方面面的问候、贺卡和鲜花。在高兴激动之余,也有不少感慨。感慨之一,尊师重教应当真正得到全社会的认可。教育的重要性,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教师  相似文献   
8.
我校实施愉快教育改革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今天,学校仍然高举愉快教育的旗帜,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研究着愉快教育更深层面的内涵。我们更关注的是学生如何主动地学,如何引导他们走上终身学习的道路。我们以科研为先导,以发展愉快教育作为主题,以课程改革作为主线,以改变学习方式作为主攻方向,以建设适应教改需要的师资队伍作为主要抓手,赋予“愉快教育”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9.
60年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创办了上海一师附小,“一切为了孩子”的“活教育”思想奠定了一师附小的办学理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师生。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一师附小的愉快教育开始了近30年的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工具学科,这工具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拓宽,它不仅是人的交际工具、思维工具、生活工具,还是人认识世界、持续学习的工具。可以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将伴随着人的一生,从学会听说,到学会识字、写字,进而学会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