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能够弥合智能技术生产与教育应用的线性两分割裂状态,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场域意向性之间的互通与平衡,有效规避与控制智能技术异化教育的风险。通过对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进行价值透视,结合芬伯格的次级工具化理论对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发现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通过“系统化、中介化、职业化和主动性”四个环节的作用,能够逐步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场域中完成社会化改造。基于此,在未来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的发展中,应健全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试点机制,建构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伦理框架,保证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的全过程受控,打造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治理循环圈,进而推进智能技术应用于教育的负责任创新。  相似文献   
2.
伴随第三轮技术革命的发展进程,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教育变革愈来愈成为国际国内社会的迫切需求。数字化转型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维度,其重塑教育要素及关系,全方位影响教育方式、教育治理、教育功能、教育价值和教育理念,从而形成微观人与人、中观人与社会、宏观人与国家、宇观人与世界良好互动的教育新形态,推动我国教育走向现代化创生发展之路。在此过程中,数字化转型也不可避免地给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带来诸多潜在和现实风险,可能异化教育主体全面自由发展、危及教育伦理生活、模糊教育治理责任、引发文明发展藩篱。因此,在享受数字化转型为教育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必须关注数字逻辑与教育逻辑的对峙与抵牾,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限度与可能,以融合共生、伦理规约、公平负责、自主包容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价值新方向,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走向新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4.
5.
数字技术赋能城乡义务教育共治引发了教育治理的结构性变革,使得城乡义务教育治理模式从城镇学校单向输出资源走向城乡学校双向共治,治理关系从城镇学校治理权力主导走向城乡学校间对话治理,治理效率从城乡学校间低效输出转化走向精准高效算法治理。通过对数字技术赋能城乡义务教育共治进行价值透视,结合巴纳德社会协作理论对数字技术赋能城乡义务教育共治的理论机理进行分析,发现数字技术赋能所产生的城乡义务教育信息资源流动是达成共治目的与生成协作意愿的核心支撑,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与个性化发展的治理目的有机统一是共治的必要前提,积极稳定的协作意愿是共治的内生动力和必要保障,三者有机统一才能构建系统协作的教育共治体系。基于此,在未来数字技术赋能城乡义务教育共治的过程中,应立足“一体化”顶层设计,多种数字技术组合联通共治信息流动渠道;强调“异质性”互补共进,多角色治理者平等协作融通共治边界;促进“共同体”合力升级,互镜式发展凝聚共治系统共同精神。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能够弥合智能技术生产与教育应用的线性两分割裂状态,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场域意向性之间的互通与平衡,有效规避与控制智能技术异化教育的风险。通过对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进行价值透视,结合芬伯格的次级工具化理论对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发现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通过“系统化、中介化、职业化和主动性”四个环节的作用,能够逐步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场域中完成社会化改造。基于此,在未来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的发展中,应健全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试点机制,建构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伦理框架,保证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的全过程受控,打造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治理循环圈,进而推进智能技术应用于教育的负责任创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