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马克思研究问题是从人的生存(在现代社会具体讲是无产阶级的生存)以及一系列的感性对象活动中(实践、劳动、交往、生产、再生产)来理解、分析、建构其理论的。社会主义的实践证明,离开这一立场是错误的。今天我们讲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深层转型,必须紧密结合无产阶级以及广大劳动群众的生存境遇而不是离开这一基点来进行。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马克思早期进行理论探讨所最为关注的一个实践与理论难点问题——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研究,说明“经济基础”概念的制定,对于科学说明国家这类历史上学们比较关注的现象,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其含义是单一经济基础论。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使人们对经济基础概念的认识深化和扩展:一定时期的经济基础不能离开生产力状况,经济基础具有客观性;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基础是综合经济基础;并且是由“综合经济基础”向“单一经济基础”发展的动态过程。对“综合经济基础”动态发展规律把握上的最新阐释,表现了“经济基础”的解释功能由关注革命理论的“主要之点”——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向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转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