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信息传播   1篇
  199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应严肃对待文言普及读本的译注──《历代寓言选》误译举例鲍善淳近十年来,古代作品的译注本以空前的高速度大量涌现,对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其中,上乘之作固然不少,可是也有相当一部分译注本质量问题实在令人担忧。尤其是一些较为通俗的文言普...  相似文献   
2.
古书之所以难读,是由于古代汉语无论在语音方面、词汇方面、语法方面,都跟现代汉语不很一样。但从语言的发展史来看,词汇的变化是最快的,其次是语音,第三才是语法。斯大林同志说:“语言,主要是它的词汇,是处在差不多不断改变的状态中。”又说:“语言的词汇对于各种变化是最敏感的”。(《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所以,古今汉语词汇方面的差异,应该说是我们今天阅读古书的主要障碍。确切理解文言词义,也就成了读懂古书的关键。怎样才能确切理解文言词义呢?本文打算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一) 清代乾隆、嘉庆时期,随着“经学”的昌盛,传统的“小学”进入一个崭新阶段。在这方面影响最大的,是以戴震为首的皖派。段玉裁,师事戴震,在音韵、训诂等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向来被视为皖派的巨攀。对于他的贡献,清人阮元说:“段氏有功于天下后世者三:言古音,一也:言《说文》,二也;汉读考,三也”(《清史稿·儒林传二》)。段氏一生著述甚富,但使他享有盛誉并历久不衰的,是他的《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说文段注》、《说文注》或《段注》)。段氏为《说文》作注,始于四十二岁(乾隆四十一年),直到八十一岁(嘉庆二十年)去世前四个月才全部刊成,历时  相似文献   
4.
最近,由于教学工作的需要,翻阅了近几年出版的几种辞书,对其中某些成语的释义,有不同看法。随读随记,得十余则。略加考辨,分类条录如后。成语中的古词古义成语绝大多数是流传于后世的古语。其中保存了大量古词古义,有的则是古代某一方面的专门用语。要保证辞书释义的科学性,必须把它们放在古代汉语中加以考察。不  相似文献   
5.
所谓“句读”,过去认为,“凡经书成文语绝处,谓之句;语未绝而点分之,以便诵咏,谓之读”,就是说,一句话语意已完,叫做“句”:语意未完,可以稍加停顿,叫做“读”。前者相当于现代的句号,后者相当于现代的逗号.其实,此说于古无征。“句”和“读”在古代本无区别.“语气已完可称为句,亦可称为读;语气未完,可称为读,亦可称为句”.“句”来源于(?),《说文》:“(?),钩识也.”段玉裁注:“用钩表识其处.”可见(?)在古代是用来作停顿标志的。《史记·滑稽列传》:“东方朔至公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