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472篇
科学研究   46篇
体育   23篇
综合类   29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4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考命题的特点之一是越来越着眼于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的记忆和单纯的计算.纵观近几年高考题,这一特点在数学这一学科显得尤为突  相似文献   
2.
3.
采用问卷法和教学实验法对现代教育技术在运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现代教育技术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枯燥学习为愉快的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感官效应,使学生能开拓性地理解记忆和联想,让抽象变为直观和现实,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  相似文献   
4.
结构式教学法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运动解剖学学科特点以及传统教学法中存在的一些蔽病,采用实验对比法对结构式教学法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的优越性和可行性作了论证.结果表明:采用结构式教学法的实验组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能力、期末考试成绩的平均分和及格率均明显优于采用传统教学法的对照组.该教学法尤其适合体育院校学生的特点,值得在我院运动解剖教学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茶事     
很多时候,真的是只能喝茶的。清早起来,一杯淡淡的温热绿茶下肚,神清气爽,浊气尽消,可不是那稠乎乎的咖啡所能替代的。假日到城外消闲,小桥流水,葡萄藤下,我不相信还适合喝清茶以外的东西。爱茶,但并不懂茶,只是喝个高兴罢了。真正的名茶到了我口里,未必喝得出物有所值的感觉。在真的品茶人那里,我这种乱喝之人是要被笑话的。喜欢工夫茶的作派,却受不了它的浓郁口味,那繁文缛节正好让沉溺于小情小调不可自拔的我如遇故知,于是欢欢喜喜自愿充当大家的服务员,对那茶,却只敢小心地抿几口以尽人事。倒是不欣赏大名鼎鼎的日本茶…  相似文献   
6.
麦艳红  韦瑞录 《广西教育》2013,(15):157-158
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机电一体化特色专业建设目标和思路,以及机电一体化特色专业建设实践及其成效,提出特色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机电一体化特色专业建设目标和思路,以及机电一体化特色专业建设实践及其成效,提出特色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重新审视中国现代文学的史学形象麦石安前言前几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掀起一场“重写文学史”的讨论,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与热烈反响.尔后,出现一批新的史学论著,显示着这场讨论的成果与回报。这些新论著力图改变以往文学史的庙疾,从写作内容到编写体例都作了一些有...  相似文献   
9.
教师能传达、学生能领会一篇范文的精华、要点,这应是阅读教学的一种最佳状态。不管执教者采取何种教学方法,能否抓住精要应是检验阅读教学效果的一把主要标尺。 应该说,教学方法是第二位的,第一位的还是对作品精要的把握。 阅读教学涉及到作品、教师、学生三者,它是一个信息的传播和接受过程。作为信息载体的一篇杰出语言作品,从信息论的角度,它一方面要极力消除不确定性(信息是消除了某种不确定性的知识),也就是极力使任何人阅读它时,都能感受到它的最主要东西的存在;另一方面,它又要极力排除已知性(信息是向接收者报道他们未知的知识),也就是这个“存在” 究竟是什么,对于越多的阅读者(尤其是这个领域越高层的阅读者)来说是新鲜的,未知的,它的信息价值就越高。特别是优秀文学作品诉诸形象,统一于感性形态的特点,使得这种既能强烈感觉又无法一眼看穿的矛盾更加突出。所以,具有一般阅读能力的中学生,在正常情况下,其初始的真诚的阅读感触是大致指向文章精要的;同时,这种“初感”往往又非常朦胧、肤浅,乃至不无杂乱,但却非常重要。教师的责任,就是抓住这种可贵的“浅层直觉”,将其导向准确的、深层的,包含了理性认识的再度判断。拙作《我国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三大成就》(载《教育研究》1  相似文献   
10.
200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下发以来,一系列资助政策的实施基本解决了贫困学生生活难的问题。但随着社会发展,高职贫困生资助问题面临着新挑战。通过从现行高职资助政策体系入手,以资助实践的经验为依据,分析了现行高职资助政策体系在实施过程中的效果,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