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3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南朝刘宋时,奠定颜延之“大家”地位的,主要是其被后人漠视的公宴诗作。本文深入到刘宋诗学环境中去,探讨在刘宋公宴诗创作潮流中,颜延之所处的地位及影响,其公宴诗风格的典型性特征,及其对公宴诗传统体格的复与变。  相似文献   
2.
陆机主体才性的特殊性是影响这一诗风形成的重要因素。受江东陆氏家风家学特点的制约,陆机具有矜重清励的性情气质、优厚的才学及呈才意识。其矜重、清厉的特殊性情制约着诗歌繁缛而庄重典雅的风貌,而其“才多”及呈才意识又较为直接地影响到诗风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3.
词起于唐五代,盛于宋,经历元明的式微,至清代又呈现出一种兴盛开阔的气象,为词史上的又一重要发展阶段.近二三十年来,清词研究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尤其大型的文献整理著作《全清词》的出版,使清词研究更加趋于繁荣.有关理论研究的著作层出不穷,如张宏生教授主编的《清词研究丛书》,视角开阔,既有宏观的审视,又有具体而微的深入挖掘,涉及选本考论、词人群体流派研究等各个层面.清代词人词集的整理成果,目前已有不少优秀著作出版,如张草纫先生的《纳兰词笺注》,刘勇刚教授的《水云楼诗词笺注》等.但对于“晚清四大家”王鹏运、况周颐、朱疆村、郑文焯等人的词集,目前学界仍缺乏全面深度的整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古诗十九首》独绝千古的艺术魅力在于它具有强烈的悲剧性美,悲剧性美又是诗人悲剧性的心理内容与对其独特的抒写方式完美融合而产生的美学效果。本文便是从悲剧性美产生的现实基础和艺术表现两方面入手,力求深入地挖掘《古诗十九首》深厚的美学蕴涵。  相似文献   
5.
魏晋诗坛上曾出现了大量直接以“死亡”为主题的挽歌诗。魏晋文人们所以能突破传统挽歌的表达方式而使挽歌成为个体抒情的特定文学样式,有时代思潮影响和文学观念发展的双重缘由。而且,“死亡”主题在魏晋具体各个时期文人挽歌诗中又有着各自不同的表现,它展示着不同时代文人不同的生命观和诗歌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6.
试论陶渊明诗歌“真”的美学蕴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渊明诗歌“真”的美学特质与诗人的自然哲学观密切相关,“真”的美学蕴味充分而具体地体现在诗人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中创造出的两种美学境界中,即“人的自然化”的淡远、空灵之美、“自然的人化”的淳朴真实的现世人生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