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作为“两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整修马克思主义课程体系的理论基础,其地位至关重要。本文就如何提高哲学教学的实效性这一主题,从认识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哲学教学的定位问题、哲学教师、的地位与作为的关系问题,哲学教学的内容、方法的改革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
着对经济哲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国内学术界已经出现了许多关于“经济哲学”的界说.现将这些观点综述如下: 一、归属和性质问题经济哲学的归属问题实际上就是经济哲学的定位问题.目前理论界对经济哲学这门学科的定位有着不同的认识,大概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3.
比较视野下的中西方慈善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慈善文化是一种行为模式,也是一种心理积淀.慈善文化影响慈善事业的发展程度和路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慈善文化相对不足,慈善事业处在起步阶段.从思想渊源、生成基础上对中西方慈善文化形成发展轨迹进行追溯和比较,旨在构建一种古今贯通、中西汇聚、博爱宽厚的适合我国社会转型需要的慈善文化核心价值观,使其在缓解社会矛盾、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经济社会良性运行中发挥重要的精神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下教育理念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全球兴起的知识经济 ,使教育日益成为知识传播、知识创新和知识运用的最有效方式 ,成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基本的支撑系统。从这个意义上说 ,知识经济就是教育经济 ,建立适合知识经济的教育理念必将有利于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深化。一、教育是知识经济的主要生产力在不同的经济形态下 ,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别性 ,这就使得人们在对教育与生产力关系的认识上有着不同看法。在工业经济时代早期 ,尽管知识和教育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基础 ,教育的发展也会影响生产力的发展 ,但是由于社会生产的核心资源主要是资金、设…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关于经济与非经济矛盾关系的思想主要反映在他对经济与政治、经济与社会、经济与文化、经济与主体关系的研究和认识上。从政治高度认识发展经济的深刻意义是邓小平研究中国社会主义问题最重要的视角 ,也是认识其他经济与非经济矛盾关系的基本前提。作为解决经济社会诸矛盾重要原则的改革、发展、稳定辩证统一的思想和先富、后富、共富辩证运动的思想是邓小平经济哲学的中心内容。他关于“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等思想 ,既是对经济与文化双重变奏的辩证认识 ,也是娴熟地应用两点论和重点论哲学方法的生动体现。他把主体素质的提升与国家前途命运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最终体现紧紧联系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