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亚明在马克思主义阶段建立了一种弥赛亚唯物主义历史观,立足于“永恒现在”的时间观,提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批评学说。这种批评观同时包含着摧毁传统与拯救传统两个方面。它具体体现为辩证形象学说,采用形象展示的方法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拜物教”,在文明的废墟中寻找希望之光。  相似文献   
2.
3.
关于几个广义凸函数的新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 凸函数、半 E 凸函数、拟 半 E 凸函数及伪 半 E 凸函数都是对凸函数的推广 ,即它们都是广义的凸函数。在文献 [1,2 ]中 ,二位作者已经得出一些重要的性质 ,本文在此基础上又得出了这些函数的一些新性质。  相似文献   
4.
审美本体论之辨:嵇康<<声无哀乐论>>的美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嵇康《声无哀乐论》是一篇旷世奇文,对该文的评价向来人言言殊。本文试图从现代美学(特指现代艺术哲学)的角度对它的意义给以新的解说。本文认为,《声无哀乐论》从音乐艺术的角度触及到了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我们称为审美本体论)方面的问题,它的答案虽然是错误的,但却给了我们很多永远有价值的启示,这在古代相关文献方面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5.
列文森的历史主义艺术定义是一种后韦兹时代很有代表性的艺术定义。它由定义Ⅰ和定义Ⅱ组成,定义Ⅰ又包括定义Ⅰ本身和定义Ⅰt、定义Ⅰt’,其根本特征是意图主义和历史主义的结合,其中心观点是体现于先前艺术作品中的某种整体性"艺术看法"赋予某物以艺术作品的身份。本文认为,列文森定义的意义在于:它最大限度地暴露了分析美学基于"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界定艺术所存在的根本局限。  相似文献   
6.
无为与养气——《文心雕龙》“养气”说与魏晋玄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详细考察《文心雕龙》中的“养气”说与魏晋玄学的关系。本文认为 ,《文心》的“养气”说与由孟子“知言养气”而来的文气说完全不同 ,它不是从精神方面而是从生理方面立论的 ;《养气》篇的基本宗旨是创作过程应该因任自然而不要强作妄为 ;这种以无为论养气的主张 ,显然受到王弼、郭象等玄学家“无为而无不为”观念以及嵇康“养生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学者熟知的朱光潜版克罗齐美学基本上只是克罗齐早期美学,要完整了解克罗齐美学,有必要对朱光潜版克罗齐美学作一些补充。本文认为,克罗齐晚期美学并不构成与其早期美学一种彻底断裂,只是对早期美学的一种补充、修正和扩展。它大致包括几方面:1.主张心灵活动具有循环性和艺术只具有相对自主性;2.强调艺术的抒情本质;3.主张艺术具有整体性(或普遍性);4.用四种表现的区分、诗与文学的区分重述其有关"真正的艺术"的基本信念。本文对这几方面的具体内涵作了比较详细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阿瑟·丹托(Arthur C.Danto)没有对他的艺术概念下过标准的定义,诺埃尔·卡罗尔(Nel Carroll)为丹托重构了这样一个定义。本文以此为基础参照丹托《平常物的变身》,详细介绍了通行版丹托艺术定义。照此定义,某物要成为艺术作品,必须具备五个条件:具有关于性,投射某种视角,采用某些修辞性省略,具有可解释性,包含某种艺术-历史背景。本文认为,五个条件实际上可归结为三个条件,即符号性、表现性、历史性,该版本的丹托艺术定义实为符号表现论艺术观的一种特殊形式。  相似文献   
9.
当代英美美学界最有影响的单篇论文莫过于莫里斯.韦兹《理论在美学中的作用》,它是反本质主义艺术观最经典的表述。本文试图从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说入手详细介绍韦兹该论文的观点,发掘其艺术不可定义论的确切含义;同时介绍韦兹所引发的各种争议。本文认为,韦兹貌似极端的学说实际上存在很大的合理性,不是可以轻易驳倒的,因而不能否定其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试图详细考察《心雕龙》中的“养气”说与魏晋玄学的关系。本认为,《心》的“养气”说与由孟子“知言养气”而来的气说完全不同,它不是从精神方面而是从生理方面立论的;《养气》篇的基本宗旨是创作过程应该因任自然而不要强作妄为;这种以无为论养气的主张,显然受到王弼、郭象等玄学家“无为而无不为”观念以及嵇康“养生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