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体育   5篇
  202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试论普通高校足球选修课的教学内容与手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普通高技足球选修课是大学生扩展足球视野、培养足球兴趣、提高足球技术的重要课堂。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足球技能,分析认为,应狠抓熟悉球性如控制球练习;增加学生接触球的时间;多采用接近比赛条件的练习手段和分段循环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2.
中国竞技场上规模性文化暴力与社会体制转型有密切关系,成为转型社会的一种突出社会现象。文章认为,社会流动与社会分化是构成文化暴力现象的土壤、社会的文化中缺乏强有力的具有价值整合能力的内在感召、社会竞争手段和路径多元化、市井语言具有较强的社会认识价值以及媒介推波助澜等是"文化暴力"的主要原因。文章提出了建立有效的社会奖惩机制、促进法律与社会结合的内化、培养公民意识是赛场文明的内在支撑、体育思想和体育行为要强调体育文化自觉、赛场"硬实力"和"软实力"互为因果与相辅相成、赋予观众赛场文明的主体身份和强调观众对赛场的权利、培植与营造体育赛场文化、重点加强对抗性较强的球类项目和年轻人群的教育、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就制约体育方向的“学科中心论”、“手段论”、“目的论”、“素质教育论”等中外体育观念进行异同比较,在比较中将体育改革定位于人的发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指导思想,在这一观念引导下,对传统知识和现代知识观进行比较,阐述了体育知识、能力、素质内涵的新变化:当代体育知识,不仅是力量,它首先是;身体素质内涵全面扩展,除了生理素质外,还应向心理素质、科学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扩展。  相似文献   
4.
黄念南  孙亚平 《湖北体育科技》2001,20(4):100-100,102
对古今中外“主体建构”内涵进行比较研究,赋予“主体建构”以新内涵。认为深化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应该以具有时代和中国特色的“主体建构”为指向。提出要以多种类型课程整合体育课,以新的课程结构来展现和落实其“主体建构”的新内涵和新目标。  相似文献   
5.
《体育健康课》是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结晶,本文就这一课程的建设发表看法,认为它应该是一门具有“整合性”的课程,应该以“主体建构”为指向,构建成“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整合性课程”,并赋予“主体建构”;提出要以多种类型程整合《体育健康课》,以新的课程结构来展现和落实其新的内涵和新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状况进行了连续5年的追踪调查,发现大学生体质状况总体上呈下滑趋势,与培养高水平人才的要求不相符。认为改变这种状况应从重视体育教育和改进体育教学入手。  相似文献   
7.
提升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存量使用效率对于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意义重大,如何改善并加强高校体育场馆服务质量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保障。研究基于用户感知视角,以暨南大学体育场馆的服务质量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半结构访谈、扎根理论归纳构建了我国高校体育场馆服务质量的用户感知理论模型,包括硬件基础、信息沟通、服务素养、氛围环境4个基本的理论维度,进而结合理论模型设计出包括4个理论维度、26个题项的初始量表,经过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最终获得4个理论维度17个题项的最终量表,对于评价、测量场馆服务质量,推进高校体育场馆的存量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