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春秋称《诗》之风对孔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教育理念上,使孔子重视《诗》的传授,以《诗》作为教学内容;二是在学《诗》目的上,使孔子重视《诗》的政治功用,重视《诗》在伦理教化、性情修养和增长见识方面的作用;三是在引诗、解诗的方式上,孔子也深受《左传》一类解诗性质的引诗的影响。春秋时代人们称《诗》时没有文本观念,而孔子却已具有朦胧的文本概念,他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时,要求他们注意《诗》作者的本意。可以说孔子诗教并非空穴来风,它是对春秋时代称《诗》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2.
正季节的轮回总是不经意间悄然而至。侧耳聆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我们就此辞去晚冬的余韵,迎来还带着些料峭寒意的早春。这般轻柔的细雨温润万物,将所到之处浇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意。春雨是淡然美好的。它不像夏雨那样热情奔放,不像秋雨那般内敛含蓄,不像冬雨那样清冷刺骨。它像江南女子那般淡然清丽,随着  相似文献   
3.
曹雪芹在刻画《红楼梦》人物时特别注重对中秋民俗的运用。中秋民俗事象为人物的行动描写提供了典型的环境,而其民俗心理则为人物的心理描写植入了丰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目前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学生对先秦文学作品的原典阅读缺失严重.究其因,应综合考虑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等诸方因素.而学生自身难过上古语言关,缺乏原典阅读必备的综合文化知识是导致其对作品原典阅读产生隔膜悖逆心理的根源.有鉴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对策,即从课堂引导、作业设置等方面入手营造原典阅读氛围,切实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先秦文学作品的原典阅读.  相似文献   
5.
黄文熙 《考试周刊》2011,(35):20-21
《诗》《骚》作为中国诗歌的源头,是古代诗歌题材类型的滥觞。钟嵘认为《十九首》"其源出于《国风》",可谓真知灼见。《古诗十九首》取材多来自文人世俗生活,它真实地再现了汉代中下层文人士子的生存状态,内容上要么是羁旅愁怀的游子之歌,要么是哀婉悱恻的思妇之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