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两岸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由于民进党再次上台而波澜不断。新媒体为两岸青年提供了一个虚拟交往平台。这个平台是杂音不断的现实交往的有益补充,但也存在交往理性不足等问题。随着影像传输技术的不断升级,影像符号逐步成为新媒体交往的主流符号。两岸新媒体空间正在形成一个众声喧嚣的影像公共领域。在这里,两岸艺人借助影像符号影响两岸青年,两岸青年使用影像符号表达诉求。影像公共领域内的话语,融合进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元素,是一种多模态话语。影像多模话语是两岸青年交往的创新话语,有助于重建两岸青年的交往理性。新时期,我们应该加强两岸青年影像文化交往,建构影像公共领域多模话语,增进两岸青年的文化认同和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2.
对泉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情况进行探讨,认为泉州市"非遗"的较好传承有其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作为基础,但也遇到一些困难。提出泉州市应继续探索和完善"非遗"传承的文化生态体系:建立文化生态指标监测体系,制定文化保护和发展政策;引导文化生态消费,打造文化生态链;注重文化生态效益,保护文化生态环境;建立"保护、传承、传播"三位一体的传承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3.
国内方言电视已经从最早的方言曲艺节目发展出方言电视剧、方言栏目、方言新闻,进而又集结为全部使用方言播音的方言频道。方言是地域文化的综合表征,地域文化承载着纯正的传统文化,方言电视推动了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嬗递。方言电视播音提升了方言的社会地位,方言历史文化类节目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地域传统文化的传承,方言娱乐综艺节目的不断创新开创了别具一格的方言流行文化,推动了地域传统文化的嬗递。  相似文献   
4.
福建都市生活广播的《速度生活》通过热线参与的方式和巧妙的构思,在为有车一族提供意见表达平台的同时,打造了一个民主、友爱、互助、文明、自觉、开放、创新的精神家园。在这个精神家园里,现代公民精神正在被有意识地培育着。这对缓和城市交通压力、建构和谐交通,进而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许多山区学校存在着办学点分散、规模小、条件差、办学效益不高的问题。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不断的进步,群众少生优育意识的提高,撤校并校,撤点合班,布局规划调整将成为广大山区学校面临的新选 择。创办寄宿学校,集中办学,有利于发挥集中优势,有利于发掘有限的人力物力。下面,就如何因地制宜举办寄宿学校谈些看法。   做好宣传,赢得支持。办学点分散,规模小的学校,一般都处在交通不便,经济比较落后的地方,群众的观念、意识也相对落后。如不做好宣传工作,寄宿制就无法开展,布局规划就无法实施。因此,在创办寄宿制前,必须…  相似文献   
6.
影视行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重点发展和扶持的行业,急需大批熟悉影视采编播全流程作业的高技能人才。在当前影视技术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当致力于建设采编播实训教学中心,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加强影视专业“双师型”实验教师队伍的培养,以及健全开放式实验室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7.
两岸互动自1949年起大致经历了相对隔绝期、官冷民热期和全面交流期三个历史时期。当前,两岸互动轨迹呈现出新的特点:注重民众交流和强调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文化的核心,是民族形成、存在与发展的凝聚力。中华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认同的基础,也是两岸文化群体的黏合剂。因此,广电媒体应该立足文化认同,挖掘传统文化,强化台胞祖根认同;批判式吸收台湾岛内特有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共建中华文化新认同;善用"文化红利"加强两岸影视界合作,联手创造引领世界的"华流"风潮。  相似文献   
8.
台湾电影大师侯孝贤的"悲情三部曲"--<悲情城市>、<戏梦人生>和<好男好女>--充分贯彻台湾新电影所追求的写实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美学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两岸融合的历史期待,它的成功也昭示着两岸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