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论书法程式     
本文着重从程式的结构分析入手,指出程式本身所包含的元程式和二度程式。书法的元程式注重的是书法线条语言的一般性规则,而二度程式则关注的是线条语言的私人性。二者的消长关系蕴含着个性强弱的诗意命题。作者旨在指明程式本身可能具有阻碍书家生命情思表达的负面作用,但它却是书法的物性所在,而且在书家作品的个性风格意义上有建构功能  相似文献   
2.
书法的审美经验是打开书法世界的钥匙,它主要依赖于书法形式的经验积淀。而这种积淀包括公共性和私人性两方面。公共性部分作为书法审美经验的集体原型、反映的是社会性 形成内涵,而私人部分则反映着自身的气质,自身喜爱的风格、意境等。二者处于动态的辩证关系之中。书法形式的经验积淀主要来自临摹和博观。这是书法艺术形态的特殊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论汉字在书法艺术中的审美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作为书法艺术的载体,其视觉形式及其空间上的开放性使汉字具有象形结构图式的自然美,匀称对比的和谐,汉字的文化意蕴美,汉字书写的情境美等多质性审美效应。它们是有生命的造型单元,有着形式和意蕴的双重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书法理论体系》是著名雕塑家熊秉明的一本书法美学理论专著.此书在思想内涵、阐释体例、语言表达等方面,相对此前的书法理论著作具有其独特的理论特色,是一本在书法理论、书法美学学术史上值得关注的理论文本.  相似文献   
5.
从20世纪80年代起,经过多年的努力,一个初步清晰的书法学学科格局已经浮出水面.但反观书法学科建设的进程,其中所存在的症结同样令人担忧.本文认为,书法学科应该建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学科思想,实现学科认知的先验批判,应谋求书法学科地位的真正独立自主,采取兼容并包的开放的学科机制,应强调理论研究与学科应用、管理结合并行的价值模式.  相似文献   
6.
书法和抽象绘画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态,来自不同的民族、地域语境,属于不同的审美文化,其差异性是明显的,但二者在表现意蕴、排斥具象、形式语言、语言符号的象征性、隐喻性上有着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书法的审美经验是打开书法世界的钥匙,它主要依赖于书法形式的经验积淀。而这种积淀包括公共性和私人性两个方面。公共性部分作为书法审美经验的集体原型,反映的是社会性的形式内涵。而私人性部分则反映着自身的气质、自身喜爱的风格、意境等。二者处于动态的辩证关系之中。书法形式的经验积淀主要来自临摹和博观。这是书法艺术形态的特殊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下书法批评活动对书法文本的忽视,审查了现有书法批评方法的得失,提出了文本细读的应对策略,并且主张只有在书法的审美静观中才具备文本细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