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3篇
  2015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第三世界环境保护政策、项目、技术转让与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黄春长,朱士光由陕西师范大学、美国北依阿华大学和国际政治学会技术发展分会共同举办的“第三世界环境保护政策、项目、技术转让与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11月1~3日在西安召...  相似文献   
2.
全新世中国北方气候变化及环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地形地貌复杂,又处在具有复杂时空变率的东亚季风控制范围内,这使得不同的研究工作者在一些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比较统一的意见是:中国全新世始于约10.5kaB.P.;在约9~8kaB.P.左右为一段降温期;7~4kaB.P.为一段温暖期,通常称之为全新世大暖期;大约3kaB.P.左右开始降温,至近代才又升温;约1300aA.D.左右进入小冰期,到1850aA.D.左右结束。其间又有几次比较明显的温度振荡.1850aA.D.至今为温度的上升期,对于气候变动的驱动因素,不同的学者看法不一;从长时间尺度看,太阳辐射变化是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本文对中国北方全新世气候变化与全新世大暖期的环境特征进行了阐述,对研究全球变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庄浪徐家碾剖面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中磁化率与各粒级的相关性分析,认为粘粒组分(<5μm),细粉砂组分(10-5μm)与磁化率呈正相关关系,粗粉砂组分(50-10μm),砂粒组分(>50μm)与磁化率呈反相关关系.其次,对粒度分离后磁化率贡献的测量计算,结果指出粗粉砂(50-10μm)在全剖面对磁化率的贡献最大,其在古土壤层中对磁化率的贡献低于黄土层;其次是粘粒组分(<5μm),在古土壤层中对磁化率的贡献高于黄土层.粗粉砂对磁化率的贡献主要受到粒级含量的影响,而粘粒物质对磁化率的贡献主要源于其较高的粒级磁化率;粒度分离后各粒级的磁化率呈现出颗粒越细,磁化率越高的变化趋势.这可能是由于细颗粒物质中富含铁磁性矿物,而粗颗粒物质中含有碳酸钙等逆磁性矿物使其粒级磁化率降低.  相似文献   
4.
论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要创建一流的研究性大学,必须首先创建一流学科和研究性院系。以陕西师范大学地理学科建设为例,十年来学科建设表现为:(1)科研项目及研究经费大幅度增长,学术论著和成果获奖同步增加;(2)学科建设获得重大突破,师资队伍的结构逐渐高级化;(3)人才培养从本科教育向博士、硕士研究生转变。  相似文献   
5.
论关中盆地古代城市选址与渭河水文和河道变迁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中盆地古代城市的选址、建设、迁移与渭河水文和河道变迁密切相关,经历了城市生活用水从依赖渭河水源到改用支流水源,交通以渭河航运为主到依赖漕渠再到缺乏航运条件,城市从渭河北岸迁移到渭河南岸,从靠近渭河到远离渭河的变化过程。城市靠近渭河是为了方便生活用水和航运。城址选在渭河北岸可取山水之阳,但北岸支流少,泥沙多,供水条件不如南岸,且北岸平原面积狭小,渭河的北迁又使北岸侵蚀严重,易于滑塌,地形不稳,使秦后期及其以后的都城城址向渭河南岸发展。严重的河水与地下水污染,使渭河及附近无法供应城市生活用水,所以只能改用渭河南岸支流作为生活水源。而既不能作为生活水源,水量的暴涨暴缩及含沙量越来越大又使渭河难于航运,水患频发,是汉至隋唐及以后的城市选址不断向南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第三世界的环境危机为全球所关注。由于环境恶化和资源退化引起的国际、国内纠纷日渐增多。在造成这种危机的众多因素中,具有主导性质的是:一,贫穷落后和人口增长压力导致环境和资源长期超强度利用,造成环境生态和自然资源的严重退化。二,国家环境政策不够完善,不能充分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三,对于经济贸易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工业化国家的“污染转嫁”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有力的抵制措施。四,全球大气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于西方国家的工业化造成的,但第三世界国家大幅度增长的初级能源消耗,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污染因素。  相似文献   
7.
依黄河上游靖远-景泰峡谷段金坪村和营坪村两地点发现的典型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地层,将其命名为JPC和YPC剖面,系统观测该河段水文参数,采取ArcGIS耦合HEC-RAS模型技术路线,推算出其洪峰流量介于(15 110~17 740)m3/s。河槽糙率灵敏度检验表明,给定糙率±25%变幅,模型模拟得到的洪峰流量误差在-10.6%~5.5%之间。采用该模型和相同水文参数,根据该河段2012年大洪水洪痕高程,恢复推算其洪峰流量,其结果与实测数据误差仅为2.7%,可知采用ArcGIS耦合HEC-RAS模型模拟恢复古洪水洪峰水位和洪峰流量结果是可靠的。通过OSL技术测年和地层对比方法,确定该期古洪水事件发生在3 200a B.P.~3 000a B.P.,此时段东亚季风发生恶化转折,河流水文系统发生相应的变化。该期特大古洪水事件是河流水文系统对于季风气候事件的响应。这些研究成果可为黄河上游水利枢纽、交通工程和防洪工程建设提供基础性数据,对深入了解黄河上游流域环境对于全球变化的响应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